【專題籽:胚芽故事】
離開,是為了重逢。座落尖沙嘴海濱24年的香港藝術館本月初正式閉館,將與公眾暫別三年,進行擴建工程,到2019年重啟。此前,每個展覽,均由館長、設計師與導賞員協力誕生。從六、七十年代衣香鬢影的上流品味,到洗手間隱藏的歷史圖片,以及半路出家的師奶導賞員,來自三個崗位的三位女子,談笑間,重塑藝術館前世今生。
元老設計師 將藝術帶入廁所
翻查歷史資料,追溯至1962年,藝術館前身為香港大會堂高座頂層的香港博物美術館,1975年分拆成藝術館和歷史博物館。1988年鑑於展覽場地不足,市政局落實在文化中心旁邊興建藝術館新館,並於1991年落成。
設計師關慧芹(Winnie),由1977年入職至今,除有三年改到太空館任職,其餘歲月均奉獻在藝術館,服務35年,是該館最資深的員工之一。做博物館的設計師,除了設計展覽海報和紀念品,還要構思展覽,所有涉及博物館美觀的,設計師都會給意見,甚至是洗手間的設計,「其實藝術館的廁所都是遊客景點,不少人都曾在這拍照留念。」十多年前,適逢藝術館需裝修廁所,Winnie等一眾設計師,為了令藝術館的廁所設計獨一無二,於是建議讓觀眾進廁所時都可欣賞歷史繪畫等館藏。她把畫作分成數份印在廁門上,當關上所有廁門,整幅館藏就會於廁門重現。回憶起來,對這「創舉」仍非常滿意。
打工仔轉工乃家常便飯,相反Winnie的履歷表,就只有「藝術館」一項,明年1月將光榮退休,對她而言這裏是個「寶箱」:1986年舉行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展覽,館方動用直升機和輪船運送展品,讓她眼界大開;從她口中得知,原來檢查木乃伊展品是份「苦差」,90年代那次打開棺木時即傳出強烈藥水味,「真係食午飯也沒胃口!」近年再檢查木乃伊展品,開箱時卻意外地傳出一陣香味,原因不明,但這變化卻讓她趣味盎然。
總館長:由「離地」變「着地」
作為康文署轄下14間博物館之一,現任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Eve)從歷史相片,看到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市民把參觀博物館視為一項高尚活動。無論本地或外國人,均穿上長衫或西裝,配備領帶或名貴手袋盛裝登場,「就像去看歌舞劇般,大家會覺得此事很隆重。」Eve說,隨着時代變遷,參觀博物館不再是上流社會專利,觀眾逐漸大眾化,尤其多了學生入場。
從舊館到新館,藝術館至今累積逾16,000件館藏,歷史最悠久的,是共約1,200張、顯示香港昔日民生和地方面貌的歷史繪畫。譚美兒稱,該批繪畫原屬政府,原本用作像明信片般供旅客購買,二次大戰爆發後一度不知所終,館方花耗大量時間才陸續收回。
作為藝術館第六任總館長,Eve期望該館翻新後聚焦更多本土藝術,由大會堂時在高層,屬於上流社會活動的「離地」博物館;到重修後入口在地下,文化普及的「着地」,亦意味將與更多本地藝術家合作,「做一個屬於香港的博物館。」
五星級博物館
Eve憶述,首任文化博物館總館長嚴瑞源曾說過,一間博物館的級數就是視乎其廁所,若廁所能夠做到酒店五星級水平,證明是一間嚴謹認真的博物館。很多人或留意博物館大堂或展廳等空間如何設計,但忽視廁所才是每位觀眾一定會去的地方。
師奶導賞員 獲學生獻吻
說到藝術館資歷最深的導賞員,相信是年屆64歲的沈吳斐娟(Kitty),1993年起至今經已22年。藝術館新館啟用後,首批導賞員不少均為中學美術科教師,只能周末導賞,適逢Kitty的大學同學在博物館擔任要職,邀她做導賞員。當年的她還是個家庭主婦,兒子已長大成人,有空找細藝,於是42歲「半路出家」學導賞。
這份工作令Kitty最有成就感的,是導賞完後,有小孩跟她說「好好睇,周末會叫父母和我再來」;一位已移居美國做律師的女生,有次回港特意找Kitty,說童年聽過她「講古仔」,覺得很有意義,現在該女生公餘時都會到當地博物館客串做導賞員;要說到最窩心,是有次中學導賞,可能講解出色,竟有男生走來問她 「可否錫一啖?」Kitty憶起此事時也會心微笑,有沒有答允?「有,鍾意咪錫囉!」
雖年屆六旬,但Kitty仍未言退,揚言藝術館三年後重開她要繼續帶團,「我本來是一個師奶,只會在家做家務,做導賞學會如何將資訊向其他人講解,還訓練自己的腦沒咁早退化。」導賞員工作令Kitty心境變得開朗,也令丈夫格外高興,「以前我整天在家,他回來後我便會不停講話,如今可能我在外講晒,在家唔會再講咁多。」
1991年至今藝術館最受歡迎展覽
記錄藝術館「消失的空間」
本地視覺藝術家林東鵬可說是與藝術館結下不解緣,中學時他看的展覽全在藝術館,2002年由中大藝術系畢業後,翌年就是在藝術館參展香港藝術雙年展,此後不經不覺在這個地方展出7、8個展覽。
為了向「老朋友」致敬,林東鵬最近用攝錄機,拍攝藝術館翻新後會消失的空間,如會拆卸的3樓井字形玻璃窗框和格仔地氈,記錄它在某日某時某分的面貌,三年後,在同日同時同分播出,「一些會消失的空間,若3年後想再回味,能夠將曾經存在的狀況呈現出來,對我來說特別吸引。」當藝術館宣佈閉館3年,許多市民才跑來拍照留念,他忽發奇想:「如果每間博物館都閉館一陣子,相信入場人數可以『爆一爆』。」話中卻不無感嘆。
相約2019年
香港藝術館於1991年11月15日落成,剛於8月3日起閉館三年進行擴建翻新工程,耗資約9.3億元,面積將由現有的7,080平方米,增至10,073平方米;7個展館增至9個,料2019年重啟。
記者:余 瑋
攝影:林栢鈞(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黃仲兒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