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賀壽系列三)夏蕙姨的81個生日

【飲食籽】(賀壽系列三)夏蕙姨的81個生日

【飲食籽:識飲惜食】
有沒有想過,自己能有多少個生日?每年生日,就像一圈樹輪,一圈一印記,從彌月、孩提、少年、長大、成家、老去。年復年,怎樣過生日、和誰過生日、許甚麼願望,拼湊起來,便是一生。
政府統計處顯示,香港男性平均壽命為81.2歲,女性則為86.7歲。黃夏蕙,暫時過了81個生日。簡單的、快樂的、寂寞的、盛大的、欷歔的,都有,跟她的人生經歷及態度同呼同吸。聽聽她曾經度過的生日,看看她的人生。

若然閣下想看一篇好笑抵死的黃夏蕙訪問,可以放下手上的報紙或手機了,那個騎呢爆趣的夏蕙BB只是工作中的大娛樂家。如果你相信人們會在生日那天做回自己,那我筆下的黃夏蕙實在沒甚麼惹人發笑的,這僅是一個活了多年、閱歷甚豐的女人的故事。
1933年,夏蕙姨在香港出生,成了黃家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最受人疼愛的孻女。小時候的生日,媽媽總會為她煮一隻紅雞蛋,有時還會買禮物。她很喜歡洋娃娃,記得北角舊居對面店子的櫥窗內有一個十分漂亮的洋娃娃,小女孩一直都想要它作生日禮物,可惜生逢亂世、未能如願。1941年,日軍侵華香港淪陷,夏蕙姨舉家逃難,回來時,洋娃娃以至那一整幢樓都成了頹垣敗瓦。
1948年,15歲,是夏蕙姨真正有印象的第一個生日。當時她在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念書,同學與她外出吃飯一起慶生。吃的是中菜,有乳豬、有伊麵、有壽桃,「禮物也很實際,文具、冷衫,那年頭的學生沒多少錢。」

夏蕙姨去年大壽,人越大越覺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

珍珠,永不褪色的禮物

繽紛的生日,始於1951年。那年黃夏蕙十八年華,經新馬師曾介紹認識了香港首位擁有法律系博士銜頭的華人胡百全。當時胡百全已婚,但情難自制,誰又怕犯禁?夏蕙姨成了小三,二人打得火熱,經常出雙入對,夏蕙姨風華正茂的每個生日,都有胡百全的身影,「他總是帶我去那些氣氛很好很有情調的餐廳,文華酒店、Hilton酒店的Eagle's Nest,吃飯、聽歌、跳舞。」夏蕙姨憶述。每一年,夏蕙姨總會穿上閃閃的、亮眼的新衣應約。而每一年,胡百全差不多都是送她珍珠。平常看娛樂版,上流名人不是送車送樓當生日禮物的嗎?「車呀樓呀平常都要用,哪需要生日才送?」夏蕙姨笑說。夏蕙姨就是愛珍珠。愛它純潔的感覺,所以胡百全送她各式各樣的珍珠物事,頸鏈、耳環、胸口針……接近二十件,聽來數量不多,想清楚卻差不多是一生人四分之一的生日禮物。而她每年的願望也只有一個:開心快樂。從沒想過要一個名份?「名份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快樂不快樂。」少女的生日願望,就是瘋狂,就是盲目。
然後好一段日子,夏蕙姨都忘了自己的生日,而只記得起七個仔女的生日。夏蕙姨為胡百全誕下四子三女,每年都忙着為他們慶生,挑新衣、挑禮物、開生日會。湊巧生日月份都沒重複,一年中有七個月都要辦生日會!她自己的生日,不再怎麼特別,只要一如以往穿上新衫,和家人吃頓飯,便夠了。跟那個年初一穿生肖裝上頭炷香、扮美少女戰士出席活動的夏蕙BB相比,真正的黃夏蕙低調得多。

年輕時粵劇界的朋友一同為夏蕙姨賀壽。

生日,還更像道別

乃至大壽,夏蕙姨都沒有特別慶祝,直至去年81歲生日。中國人做壽,習俗很多。一般以六十為大壽之始(以往的人壽命不長,也有人50歲開始做壽),男擺齊頭,女擺出一,即男士擺60歲大壽,女士擺61歲大壽,然而父母健在者不擺,以免沖撞。
61歲、71歲,夏蕙姨都沒辦大壽,去年81歲,家人老友都說太值得慶祝一下了,她才認認真真大事慶祝。先在鏞記設10圍與最親的家人朋友吃飯,另外又在佐敦筵開50圍,把新知舊故都請來吃一頓飯。這一筵席,卻是感慨萬千。原來生日過得越多,離出生那天就越遠,倒是跟死亡越見接近。夏蕙姨打電話邀約認識幾十年的老同學老朋友,才發現好些都離開了。剩下來的,有些腳震震、有些眼矇矇、有些癡呆呆,「以前細個過生日,會覺得好小事,今年沒空便來年。年紀大了,才懂得一年就是一年,今年辦了生日,不知來年還有沒有機會。今天開開心心一起吃飯,明天已經不曉得是不是還活着。」她慶幸自己辦了這一場壽宴,把老朋友都見了一遍。若果還有機會,夏蕙姨說還想辦91歲大壽,不為慶祝自己的長壽,而是希望能有機會和所有朋友再聚一次。
連生日願望,也跟年輕時不一樣了。她希望世界和平,人人有飯食,「以前生日願望是希望自己快樂,現在人老了,再開心也不過多幾年,反而看見年輕人及老人家的生活都不容易,真的希望他們可以生活得輕鬆一點。」夏蕙姨說。
人大了,長了肥肉不打緊,長了皺紋也不打緊,最重要是長了智慧。

去年大壽,順道和契仔正式上契。

大壽始於60歲 喜聞樂吃好意頭

中國人做壽從60歲才開始,稱「大壽」或「花甲壽」。七十歲稱「中壽」,也稱「古稀壽」,源自杜甫《曲江》中的詩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大壽的宴會沒有特定菜式,只要壽星喜歡吃的就好。但一般酒家都會避免用瓜類入饌,以免意頭不佳。只有木瓜例外,因為木瓜又名萬壽果。一般酒家亦會為每道菜改個好意頭的名字,看鏞記的壽宴菜單,一道紅雞蛋叫「子孫昌盛」、招牌燒鵝改為「紅雁祝壽康齡」、清蒸東星名「東海獻祥瑞」……老人家只是看見菜單,已經樂得喜洋洋。鏞記有時還會為客人特製壽宴菜單,「好像我們有位熟客姓龍,他的壽宴便每道菜都以龍字命名。龍袍金縷是排翅,龍騰萬里是鮑魚鵝掌,龍游四海是蒸魚。」沈經理說道。
鏞記特別的,還有一個龍鳳大禮堂。堂內雕花都鋪上了真金金箔,禮堂正中央還有個聰明的機關賀牌,一面是「囍」,一面是「壽」。擺壽宴時氣派不凡。「老人家很重視大壽,子孫都會特意從外國回來拜壽,子孫媳婦還要斟茶給老人家。」沈經理說。壽宴,原來也是一家人的聯繫。

金碧輝煌的大禮堂,氣派不凡。

壽宴意頭菜

子孫昌盛(紅桃雞蛋) 紅雞蛋本來只是彌月時吃,後來約定俗成變了生日常吃的食物。從前是以花紅粉來染色的,現在改用食用橙粉,也有酒家索性以紅色玻璃紙包着雞蛋。

帶子喜成龍(泡帶子蝦球) 熱葷菜式,子女有成便是老人家最大的成就,故以帶子做菜。

紅雁祝壽康齡(炭燒鵝) 燒鵝又名紅雁,雁如龜、鶴一樣,有長壽的寓意,意頭甚佳。

萬壽爵士湯(木瓜鮮螺燉雞) 此湯源自鄧肇堅爵士,鄧爵士本身亦甚為長壽,此湯清甜滋陰。

仙翁奶露 仙翁米吃來煙韌滑溜,昔日慈禧太后六十壽宴當中一道燕窩八仙湯便有此材料,奶露也頗香濃。

鏞記
中環威靈頓街32至40號

記者:陳詠敏
攝影:陳永威、許先煜
編輯:陳國棟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