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香港社會風聲鶴唳,有種人人自危的感覺。會否成為電話騙局之受害者?如果你是一個光明磊落之人,你就會坦然面對,完全不受其手段所恐嚇,否則心中有鬼就投鼠忌器,乖乖就擒,深圳付款去。
自從開放改革、香港回歸後,一河之隔,就是好壞也受到影響,不能獨善其身,犯罪情況如出一轍。而內地人到港變成港人,也漸帶來千絲萬縷關係,明的暗的一起跑。沒錢的就團夥在一起商量找機會抓錢,加上內地現代科技的配合就如魚得水,從猜猜我是誰到現在的電話網騙局,都趨向科技及產業化,稱之為非暴力有組織之犯罪集團。借助電腦操控撥號之不同電話錄音,以回撥真人接駁,現場觀察、揣摩、角色扮演之回應,配以提供網絡服務之有力文件證據,又加以帶有威嚇性之言語及語氣,就會造成恐慌性心理威脅,加上心中有鬼,期以金錢來私下解決問題,避免惹禍上身。所以萬鳥投林,總有一些給擲中要害,俯首投降。以至半年有一千多宗,七月內便有八百多宗,涉及款項有一億多。
而其行騙手法,不外是猜猜我是誰及虛報綁架或商業糾紛之欠債,如假冒親友、以為綁架、欠債急需現金周轉、內地犯法遭拘留而藉口要求受害人匯款擔保及協助;假扮速遞公司及公安,如稱受害人託運的郵包有違禁品,要求匯款到指定銀行戶口,或交錢與假冒港警之同黨;假冒內地有執法權力之官員或港府官員,如中聯辦、金管局,以電話程式改變來電顯示、訛稱在內地觸犯法律或洗黑錢、也掌握其個人身份資料,要受害人交出其個人銀行賬戶資料及解封密碼,及匯款至其內地銀行之賬號作保證金;更假冒金管機構,辯稱受害人其個人戶口出現問題,要求輸入個人資料及密碼作測試,甚或聯絡假冒之銀行職員以核實其個人身份及套取密碼資料等,凡此種種,都非常奏效。
刑偵科技發達也難預防
港人面對這種情況如何自處呢?一般本港及內地執法部門及機構都不會要求提供個人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號碼及密碼等資料,所以一定要堅決拒絕提供;如被要求提供資料,應先驗證其身份及姓名,致電至該真正機構查證,甚至親身前往該機構或執法部門辦事處查證;如有執法或公營機構人員親自叩門,不應隨便開門讓其進入屋內,應先用確實之電話號碼致電有關機構查證;現時之手提電話已是一台小型電腦,不要因好奇心驅使而去點擊不知名之網址或按鍵聽留言;不要輕信任何電話通話中或電腦上傳播之訊息,亦保持鎮定,毋須恐慌,先查明究竟,應要先了解及確定是否做過對方所指摘、指控、指稱過之事情;所有涉及金錢問題,當被方要求匯款或轉賬到不明來歷之戶口時,應學識主動查證及再次確實來電者之身份,更重要是與家人先作商量作後動。
現代科技犯案已全球性,你今天存入銀行之錢,幾分鐘內以分散到全球各地,犯事之團夥也分散各地,刑偵科技再發達也很難追上或預防犯案者的科技智慧,只要各人警惕、提高防犯意識,才是最佳自保方法。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所作之事能放在陽光底下讓各人作證,才不會受他人之威脅,也不會是另外一個受害者。
黎定基
城市大學犯罪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