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西區古老大樹多,陪伴三代人成長,樹蔭下回憶數之不盡。西環飛躍動力召集人葉錦龍住西環逾28年,他是英皇書院舊生,最難忘校園栽種逾半世紀的無花果樹。他指英皇仔稱為「Fig Boys」,象徵無花果樹樸實、謙虛精神,校刊亦稱為《The Fig Tree》,該樹地位比校長更崇高。2009年政府建議斬樹激起學校、校友強烈反彈,終攔住斬樹一刀。
地位比校長崇高
葉錦龍在2007年畢業,他指校園無花果樹地位比校長崇高,護蔭每代英皇仔成長,「我哋師兄,包括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特首梁振英都喺度畢業,佢都係有呢棵樹嘅照顧先成長,所以好多師兄同教職員對棵樹歸屬感好重」。他笑言大樹在英皇學生心中地位,猶如英女皇在港人心中地位。
近年無花果樹健康轉差,政府曾派樹藝師檢查,指大樹受真菌感染,亦有嚴重水土流失,基於安全風險建議斬樹。消息一傳出遭校方、舊生和學生一致反對,最終校方採納樹木專家補救措施,大樹得以保留。
值得尋味的還有港大東閘的白蘭樹。西環街坊Nick在西區住了超過25年,父親在港大任職校工,他難忘年幼經過港大東閘時嗅到陣陣幽香,後來進修樹木知識,才知道大門種有一棵白蘭樹,「呢個閘有廿幾三十年歷史,港大學生每日返嚟經過,不知不覺間棵樹做咗佢哋把遮」。但他指白蘭樹被樓梯阻礙,難有生長空間。
他亦記得西港島線未開通前,前堅尼地城泳池門口有兩棵大樹,猶如守門將軍為排隊入場市民遮風擋雨,是西環人游水時集體回憶。可惜其中一棵因港鐵工程導致樹根受損,最終難逃一斬,西環人童年記憶亦缺了一角。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