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股揸重人幣恐損業績I.T急兌回港元 勁蝕6,000萬

零售股揸重人幣恐損業績
I.T急兌回港元 勁蝕6,000萬

【本報訊】人民幣滙價急跌,有上市公司出現「第一滴血」。I.T(999)透露早前敍造了11.87億元人民幣(約14.4億港元)定存,因見市況波動,前日急把資金兌換回港元,因而損手6,000萬元,更搞到要發盈警。分析指,倘人民幣滙價續跌,「揸重人仔」的公司損失或更大。

記者:鄭柏齡 吳綺慧 石永樂

時裝股I.T去年上半年賺5,000萬元,市場現時估計公司今年業績都不會有大改善。故上述6,000萬元的滙兌損失,很可能已蠶食公司整個上半年純利。

I.T因人幣貶值導致公司滙兌大幅損手。圖為公司主席沈嘉偉。

崇光擁逾13億人幣存款

翻查I.T年報,截至今年2月底止,公司共有22.9億元手頭現金,當中高達19億元是以人民幣列值。有上市公司財務總監直言,不理解為何I.T會「坐咁大比例的人幣」,如不急於把人幣兌換回港元,有關滙兌損失不會實現,只是賬面上對儲備有影響:「咁急兌換,可能是在訂立合約時,已鎖死咗之後的兌換價,以換取更高息。現時人幣咁波動,故先斬纜,輸5%唔出奇」。本報曾致電I.T了解情況,惟截稿前未獲回覆。
會計界人士舉例指,公司把125萬港元兌換成100萬元人民幣,存入銀行作定期;倘人幣貶值5%,該筆定存只能換回約119萬元,相當於錄得6萬元虧損(未計利息收入)。因此,如人民幣滙價續跌,不少上市公司損失或更大。

劉鑾鴻旗下的崇光百貨,母公司利福表明未有計劃把人幣兌回港元。

周大福持有人幣自用為主

除I.T外,不少在內地有業務、惟以港元為結算的公司,持有人幣資產。經營崇光百貨的利福(1212),年報顯示有13.45億元人幣列值存款,以及約10億元以人幣計價的金融工具。利福財務總監潘福全坦言,公司有做人幣定存,「唔止我哋,全球都有影響啦!總之損失唔係多到需要公佈的地步」。他指冇計劃把人幣兌回港元,「會睇定啲」:「況且我們內地有投資,自用冇問題」。上述金融工具為存款證,目前已經到期兌回港元,因人幣走弱,最後「冇息收」。
逾一半收入來自內地的周大福(1929),年報顯示有60億元存款屬人幣。財務董事鄭炳熙指持有人幣全部屬自用,大部份在內地:「唔會有額外exposure,就算香港分店,透過銀聯收到人幣,都會轉番港紙」。鄭炳熙透露,銀行熱衷向上市公司推銷人幣結構性產品,有些玩法複雜得「睇唔明」,故公司全部拒絕。
佐丹奴(709)亦持有4.4億元人民幣現金儲備,主席劉國權聞I.T損手6,000萬元時,亦面露驚訝神色:「乜沈生(沈嘉偉、I.T主席)咁唔小心呀?」他強調公司無購入人幣投資產品,儲備全用作中國業務營運。
從事保險的亞洲金融(662)持有104億元資產中,4億元屬人民幣定存。公司行政總裁陳智思指,該筆定存於10月到期,年利率3厘,貶值蠶蝕利息後本金「有少少損失」,但「賬面蝕幾百萬仲接受到」,將會視乎到滙率走勢才決定應否沽出人幣。

【銀行界意見】

東亞貨幣及利率交易部主管陳德祥:「人行訊息已表明無刻意採取持續性貶值策略,短期內市場情緒可穩定下來。中長線看,人幣是否偏弱走貶,視乎內地經濟下行風險及數據強弱,對人幣供求的影響。」

陳德祥

渣打香港金融市場主管陳鏡沐:「人行的訊息清理了市場恐慌情緒,未來人幣匯率會在經濟增長及市場因素下互動變化,該行會重新檢視今年底在岸價的預測水平(每美元兌6.18人幣)。」

陳鏡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