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12年的中秋節,阿珊永遠難忘,因為長子軒仔由觀塘墮樓身亡,她不相信兒子會自殺,最後死因庭亦指「死因存疑」。三年來,她活在喪子陰霾,忘不了兒子「請食Pizza!」的最後承諾,她的第二任丈夫跟軒仔情如骨肉,他亦深受打擊,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協助她辦理兒子後事,並多次探訪助她走出傷痛。
記者:潘婉玲 攝影:麥超億
「我唔信個仔係自殺!」阿珊至今仍未能走出喪子陰霾,只因她不甘愛子死得不明不白。2012年,才15歲的長子軒仔,於中秋節當晚,收工後與老闆及同事消夜,翌日凌晨2時許,他致電與母親通過最後一次電話,「佢話『我喺樓下等緊升降機』」,掛線後,母子從此陰陽永隔。直至下午,軒仔被發現倒斃大廈平台。翌年,死因庭裁定軒仔死因存疑,警方未再跟進。
現時,阿珊與9歲幼女及軒仔繼父搬到荃灣公屋,為免觸景傷情,她把軒仔大部份遺物丟掉,惟兒子的黑色外套仍珍藏衣櫃;軒仔出事前,阿珊剛於生日當天與第二任丈夫註冊,她說軒仔跟繼父相處愉快,結婚當日更送贈一對豬夫婦擺設祝賀。三年過去,這個擺設仍放家中當眼處,「佢叫我哋再生個細佬妹畀佢,傻仔,我咁大年紀唔生啦!」說起愛兒生前點滴,阿珊無限感觸。
於阿珊眼中,軒仔是一等一乖仔、好哥哥,除侍父母至孝,亦對同母異父的妹妹愛錫有加,由於繼父患腦癎症不能工作,一家靠綜援過活,軒仔零用錢不多,他把省下的錢買玩具送給妹妹。出事前數天,軒仔剛在素食店工作數天,他向母親許下承諾,「媽咪我請你食pizza。」可是這個承諾永遠不能實現。
軒仔與繼父感情要好,雖不同姓,卻早已父子相稱。阿珊指,軒仔離世對丈夫打擊沉重,本身患腦癇症的他出現抑鬱,去年更驗出腦下垂體長有腫瘤,須長期入院。另外軒仔終獲安排到和合石公共骨灰位,其骨灰將於下月上位,阿珊要兼顧照顧丈夫及安排軒仔骨灰上位後事,心力交瘁,但她說無論多辛苦,一定會會把軒仔上位的事辦好,讓他安息。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當年曾撥款兩萬元緊急援助金予阿珊應急,其後分別轉交善款以協助她應付殮葬及搬遷費,以及支付李志軒的骨灰龕位相關費用。近日,「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軒母的近況後,將動用其善款協助她購買基本家庭用品及家電,以改善其生活,並疏導她因喪子之痛而帶來的負面情緒。
「李志軒遺屬」捐款編號:C3297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