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大2013至14年私症總收入高達1.42億元,以往曾有外科教授一年私症收入過百萬元。據醫管局資料顯示,肺葉切除手術屬第一類超大型手術,單是手術收費介乎6.57萬元至8.05萬元。大學可從私家診症及手術分得75%收入,之後再由大學、醫學院部門及教授等瓜分,部份教授可獲當中一半收入。
私症病人可打尖
大學教授支取公帑作薪酬的同時,又可做私症賺錢,但公院私症制度一直被指剝削公家病人資源。醫學界議員梁家騮表示,私症會佔用公家資源,包括手術室、儀器及人手;如需醫局當值醫生協助做手術,或處理術後私家病人突發情況。雖然醫局可獲25%私症收入,但並非額外向醫局醫生支薪於公餘時間協助做私症手術,而且私症病人可打尖,「變成兩條隊病人,用同一套資源,難免佔用公家資源」。
梁又指,類似今次有大學教授要求醫局當值醫生協助做手術情況屢見不鮮,「當值醫生職責之一係做手術,教授有權叫佢幫手」;歸根究柢是現時醫局沒就私症制訂明確資源分配及安排。他認為醫局未能就私症有清晰資源分配前,不應接收私症。
立會議員郭家麒表示,曾有不少醫局醫生反映大學教授只顧做私症而不做公家門診。若有私症服務影響公家病人,醫局須徹查。今次事件凸顯私症漏洞,大學教授佔用本應照顧公家病人的醫局醫生。而教授可瓜分私家症收入是問題主因,產生利益衝突,長遠影響公家服務,醫局應取消教授可瓜分私症收入安排。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