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線到衫」,自廠家、設計師、電力供應者之不同角度,回望1960~90年代(宣傳單張寫80年代,那是製衣業,設計未得,90年代,回歸前後才是它的高峰期)香港如何從一條線開始,走向製衣、時裝,一度產量超越意大利成為世上時裝製作中心,乘亞太地區首個同類型盛事,「香港時裝節」名實皆備多年,一度,這裏出現過「奇織」。
本星期六,8月15日,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演講廳舉行,陳志雲主持,筆者為當天講者,之前及之後講者為:中華電力總裁潘偉賢,鍾國斌及莊偉茵。
夾在自六月中開始至九月中,三個月五大洋七大洲不斷飛之旅程,中間只餘少許回港換行李時間,着實不敢答應主辦者。
然而前來問詢者,老友記,莊偉茵!
沒得推,左穿右插,一再更改日期,最終夾在米蘭與多倫多之間,這個星期六,與陳志雲並觀眾分享自己點點老本行識見。
標題邊緣回望,有其真確性,不單止香港,世上不少傳統時裝並製作中心都受到新世代購物與着裝新思維,並人力資源、物價偏差影響,一片片倒下、冰寒之聲不斷。贈興以葉德嫻經典名曲,筆者至愛《邊緣回望 》:
「樹向車旁兩邊飛,像昨天我已拋棄,曾經想過死,天將我留下了,地靜悄悄,我已覺得重臨實地,願我可重尋趣味……」
周禮茂此曲撰詞具起死回生力量,非自棄絕唱,無論幾許起落,正面望向生命,誠勵志飲歌。
以為本地時裝行業早臨絕地,透過媒體見到鳳毛麟角片時光景,不過純公關運作裁縫業務,與時裝黃金時代未免相去太遠。
有幸大眾自求多福,不再等待政府建設乜港物港,好幾家過去從線到衫到揚名立萬老字號,挺身而出,回饋香港,推出重振本地時裝業新方案,例如:南豐紗廠將活化過去荃灣老廠房,變成 「The Mills」時裝、紡織並資源中心,集合研究所、設計發展、訓練及零售於一身的轉化,正視香港仍有不少設計人材卻無實際建設予以協助。
香港並港人失去多少?
已無從計算,猶如樹向窗旁兩邊飛,回望便好,重要還是着眼將來,放下以為得道的昨日光輝。時裝如時間飛逝,至無情。時裝人卻經常駐足誤區,不留神裹足不前。
回望過去當歷史小故事便好,光榮莫常掛嘴邊,新世代轉替變更之速,絕非老本可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