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實不顧,何顧祖宗?(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史實不顧,何顧祖宗?
(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臺灣政府最近修訂高中歷史課程,數以百計學生包圍教育部抗議,有抗議者自殺家中,更贏得天下同情,香港民主派也紛紛聲援,譽為二零一二年香港反對「國民教育」之同科,二零一四年臺灣反對《兩岸貿易協議》之繼武。
但香港梁振英政府的「國民教育」,旨在歪曲史實;臺灣馬英九政府的《兩岸貿易協議》,旨在和中共殘民共肥。這次歷史課程修訂,則多是糾正民進黨對史實的歪曲,更沒有助中共張目,有人卻斥為「洗腦」,譏為「媚共」,我實在不明白其中道理。
比如說,新課程把「鄭氏王朝」正名為「明鄭政權」,絕對合乎史實。《清史稿》卷二二四載: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上奪回臺灣之後,繼續奉明朝正朔,「號臺灣為東都,示將迎桂王狩焉(表示將迎南明永曆帝赴臺)」;後來鄭成功去世,兒子鄭經「仍稱永曆年號」。民進黨把「明鄭政權」竄改為「鄭氏王朝」,無非否定「臺灣本屬中國」的政治手段。
又如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徵臺女做所謂慰安婦,新課程痛言臺女被迫為之,棄民進黨「慰安婦有自願者」之說,這只是還原史實。民進黨所言,即使不是想當然耳,也是以例外掩飾一般事例。今天民進黨的領袖蔡英文,大概不會自願去慰安日本皇軍吧。
又新課程以一九四五年「臺灣光復」為言,取代民進黨所謂「臺灣被中國接收」。「光復」是說日據之前,臺灣為中國所有;「接收」則有「臺灣本來不屬中國」含義,哪個詞語符合史實,大家不妨想想。假如你認為直書史實等於「洗腦」,竄改則叫做「客觀」,就請為臺灣那些學生捶鼓助威吧。
當然,對那些學生來說,政治重於一切,管他甚麼史實,更管他甚麼用詞準確。他們連「撤回新課程」都可以寫作「撒回」。只可惜他們不懂日文,否則用日文抗議,一定更見理直氣壯。
那些學生,有一位叫周天觀,見父母走來相勸回家,頓時怒火中燒,一邊拳擊老父,掌批老母,一邊喝道:「我在為臺灣未來努力,你們卻為臺灣做過甚麼?」不是這樣的人,不可能為民進黨的歷史觀叫好。
《廣陽雜記》卷一載:明末兵部尚書洪承疇賣國求榮,投降滿清,迎母親入京,有心同享富貴。洪母見到兒子,掄起拐扙就打,數他不死國難之罪:「汝迎我來,將使我為旂下(滿清八旗之下)老婢耶?我打汝死,為天下除害!」洪承疇不敢還手,連忙逃避,洪母自回福建終老。那時候,不忠於國者,還未能臉無愧色動手打父母。
說起來,民進黨和中共實在有點相似。一是他們同樣點竄歷史,二是同樣目無祖宗。「若為政治故,情理皆可拋。」是之謂也。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