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潮籽】情迷江戶風 拼湊時裝新生命

【男潮籽】情迷江戶風 拼湊時裝新生命

【男潮籽:紳士裝修】
時裝潮流比女人更善變,有人不願隨波逐流,早早轉投長青不死的古着懷抱。兩個性格小店策劃人同樣沉迷古着,越玩越偏門,愛上源自江戶時期的傳統拼布工藝ボロ(boro),他們將boro重新轉化,為舊風物注入時裝新生命。

(左)Rex愛逛日本古董市集,至今收集到約十件boro。
(右)古着愛好者Stanley早前請boro設計師來港開班教學。

已有近百年歷史的boro睡衣,是Rex的最愛,屬非賣品。

睡衣全用上間條拼布縫紉,布塊的顏色配襯有心思。

天然漂染 褪色更顯細緻

香港人玩古着,多儲軍服、工人服、民族衣飾,古着店Luddite主理人Rex以前在日本讀設計時接觸到江戶時期的傳統拼布工藝boro,立即愛上這種傳統縫補工藝,並在六、七年前開始在日本收集相關古着及家用品。boro看似今天的patchwork設計,不過今人從懷舊的時裝觀點出發,前人是礙於實際生活,才衍生出boro文化。
「想找boro要去古董市集碰運氣,偶爾會有老人家將家族流傳的boro從鄉下帶出來販賣,由於買少見少兼價格偏貴,多年來我只收集得約十件boro。老人家都疑惑為何一個外國人會對傳統布料感興趣,我順便打開話題,跟他們做朋友。」最近Rex把boro藏品擺放在店舖,販賣之餘亦作小型展覽。他最愛是已有近百年歷史的boro睡衣,「前人都有自己獨特美學,這件boro睡衣全用間條拼布縫紉,布塊顏色配襯甚有心思,是非賣品。」另一件尺碼較小的boro服飾,布料的顏色配襯較豐富,Rex指是女性衣物。

Rex今年自家設計的西裝褸,每件拼布組合都獨一無二,$4,800

西裝褸一針一線都由Rex縫紉,需要至少三個月。

衣不抵冷 「裂織」禦寒

追本溯源,boro源自江戶時代的日本青森縣,當地氣候寒冷,貧苦人家衣衫單薄,遂把麻布、粗糙布碎、棉線相互縫合加強保暖效果,稱作「裂織」。古時物質匱乏,家族會代代相傳boro衣衫,有破損就拿布碎縫補,一針一線都是舊日樸實生活的見證。Rex指某些衣衫破損位置可透露前人的生活習慣,「前人洗衣用棍棒敲打,才打出這類破損感覺。」由於破破爛爛又縫縫補補,穿到街上太過失禮,故只用作睡衣或室內衣物,又叫「肌着」。窮人會用boro布製作暖爐被、床鋪等家用品,從前較少化學劑,大部份布疋都用植物染料人手漂染,效果像今天的藍染,日子久了,布料漸漸褪色,靛藍色深淺不一,看上去更細緻淡雅。
Boro的拼貼美學不時登上國際時裝舞台,大牌如Valentino、Louis Vuitton、Visvim等都曾從boro提取靈感。Rex今年的自家品牌服飾亦以boro作概念玩拼貼,客人預訂後,Rex會搜集布料配襯拼貼,再花三個月手工縫紉,實屬心機作。

昭和時代女裝boro衣衫,$6,800。

前人洗衣用棍棒敲打,打出這破爛位。

Luddite
銅鑼灣希雲街15A地舖

日本匠人縫紉 舊布重生

古着愛好者Stanley一直喜愛仿古patchwork設計,初不了解boro,只知日牌如Kapital的仿古拼貼衣飾有獨特美感。多年前到日本古着店尋寶,他結識到boro設計師深山由美子,才了解背後boro文化淵源。「深山由美子告訴我,她鄉下的農夫會在boro頭巾垂下布條,燃點布條生火驅蚊,布料燒成灰會掉落田地變成養份,種出棉花又製成布料,整件事竟涉及永續生活。」
Stanley是生活概念店com n' sense策劃人,店舖今月剛開張,早前他邀請到深山由美子來港舉辦boro DIY工作坊,並把其boro手作引入香港販賣。「當地人不會視boro作手工藝,純粹是一代傳一代的基本生活技能。」深山由美子曾把作品拿到東京市中心展覽,家中父老都好質疑,這些破布碎衣是窮人貧苦生活的用品,外觀好失禮,怎會有人理?誰知展覽反應極佳,還有外國買手特意前來訂貨。

深山由美子送給Stanley的boro衣服,亦是非賣品。

有數十年歷史的boro衣物,染料高質不甩色,字體仍清晰可見。

手製電腦袋,深山由美子採用不同顏色的boro布製作,每個$699。

Boro領呔每條$1,299,適合配襯古着。

人手製作 藍染質素高

正職是按摩師的深山由美子僅閒時動工,為舊布料注入新生命,Stanley最欣賞她的心機。製作一件boro作品,深山由美子需到古董市集搜集各款舊布料,之後配搭布料並縫補,外套、披肩、領呔等衣物,隨時要花超過一個月人手製作,此外她還製作杯墊、電腦袋、襟章等。手工複雜,入貨困難之餘成本亦高,正常商家多會透過內地入貨,Stanley:「內地廠家心態現實,工廠為降低成本,用料及做工都不佳,加上大量生產,成品千篇一律,品質不高。相反日本匠人製作認真,不惜工本花時間心思,堅持人手縫製,色彩配襯及藍染質素明顯更自然美觀。」
市面上各類boro製品,優劣難辨,他提示拼貼好看與否相當主觀,不過可留意縫補手工,boro布料普遍較厚,人手縫補難度高,小小一塊杯墊已用了六塊布。另外,布料的拔染技巧亦值得注意,前人會在布料上塗稀硫酸液,令其褪去本身的藍染,衍生特色花紋。在古着愛好者身上,boro用年月證明了自己的美學價值。

人手製作披肩,需時超過一個月,$1,299。

杯墊用了六層布料製作,每個$69。

襟章做工精細,心機之作,一套三個$89。

深山由美子八月初來港舉辦工作坊,教授boro歷史及製作過程。

com n' sense
觀塘巧明街94-96號鴻圖中心3樓A1室

記者:臧諾
攝影:梁志永
編輯:陳漢榮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