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幣前日突然貶值,震散環球股匯,更惹來環球貨幣戰爭再度掀起的疑雲。市場亦為逃避突然出現的風險,資金開始遠離風險資產,多隻新興貨幣均跟隨人幣急跌,資金流入相對穩陣的美債及德債避險。
人民幣開市中間價連續兩日貶值,令市場大感意外,觸發環球市場今日繼續動盪,避險意識升溫下,資金湧入美、德為首的主權債。美國10年期債息跌至2.04厘,創3個月新低;德國2年期國債孳息更是負孳息,跌至負0.29厘,是1990年有紀錄以來最低。
所謂負孳息現象,代表債券到期時所收回的本金及利息總和,會低於買入債券時所付的金錢,明顯是蝕本行為。若國債市場出現負孳息,顯然反映市場對逃避風險已達到忘我境界,寧願忍受小額損失都不願冒險。
勢爭相貶值 掀貨幣戰
事實上,人民幣連續兩日急貶,已令中國一眾東南亞競爭對手的貨款同樣爭相貶值,其中馬來西亞令吉兌每美元一度跌逾1.4%,重回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低水平。新加坡元及新台幣同樣亦跌至5年新低。
人民幣急急貶值令貨幣戰爭再展開之說甚囂塵上,其實日圓在過去3年下跌50%,令日本的出口大增。今次人民幣貶值,為了支撐國家、靠出口拉動經濟,同樣亦是自保的舉動,而其他東南亞國家為保持競爭力,勢必爭相仿效。
越南央行昨亦宣佈即時將銀行間美元兌越南盾的交易波動區間,由1%擴大至2%,以提升越南貨品的競爭力。
至於曾成功預測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經濟師Stephen Jen亦預期,人幣貶值會令巴西雷亞爾及印尼盾等新興貨幣受壓,在未來9個月內或會貶值三至五成,反映中國及新興市場貨幣疲弱的趨勢會蔓延全球。
有債王之稱的格羅斯亦指,人幣貶值變相等於中國輸出通縮至其他國家,種種迹象均顯示,貨幣戰爭意味甚濃。
而近期股市下跌,則可看成貨幣戰的連鎖反應,因為中國要靠人幣貶值撐出口救經濟,反映經濟前景堪憂,若這現象擴至全球,令投資者睇淡企業未來盈利能力,股市必然會跟隨下挫。
■記者陳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