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杜小朋友來巴黎,撥了半天寶貴時間給我,午飯後要去米特朗圖書館看皮雅芙展覽,當然樂於奉陪。誰不知參觀完畢,他竟然問:「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她是男同志偶像?」我只好瞪大眼睛反問:「你沒看到其中一間展廳,貼滿她歷年男朋友的照片?單單因為這樣,就有資格成為同志偶像!」的確很勵志啊,賣相那麼唔開胃,正式嫁了兩次不說,猛男壯男要多少有多少,四十七歲逝世時看起來像六十七,送終的是小二十年的老公仔,那些情歌或轟烈或纏綿,首首都不是空穴來風,陳百強翻唱《粉紅色的一生》黃耀明演繹《愛的禮讚》,你以為事出偶然?
不過基佬胃口非常濫也是事實,譬如全日空空中電台網羅的十三歌姬,便悉數可稱同志偶像,不明所以的圈外人和童真未泯的圈內人,肯定認為有殺錯冇放過,但凡化個濃妝站在米高鋒前張開嘴巴,就有機會接受燈油火蠟。逼我在她們之中嚴選三甲,恐怕唯有對不起穩操勝券的德烈治和雪兒,篩剩排名有分先後的嘉蘭、史翠珊和碧美娜。六九年改寫歷史的石牆起義,發生在嘉蘭出殯當晚,揭竿而起的同志簡直活生生示範化悲憤為力量,《彩虹那一頭某處》還間接催生了彩虹旗,神聖地位不言而喻。史翠珊之魅力,且讓我舉個現成例子:Taschen那本巨型攝影集,某香港名基一見即目露凶光,罔顧五百歐元售價和纖纖玉手抬不動的重量,考慮半天乖乖掏出信用卡從容就義。而碧美娜,初出道獻唱地點是紐約同志桑拿,包着毛巾聞歌起舞的一群得人恩惠千年記,一點也不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