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周二突然下調在岸人民幣(CNY)中間價,宣佈以後釐訂中間價時,都會參考前一天的收市價做基礎,意味人行想減少對人仔滙率的干預,越來越市場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殺大家一個措手不及之餘,亦全面觸發市場對人仔將出現持續性貶值的預期。中資行朋友說,昨日香港部門以「內部資源調撥」為由,幫內地支行、分行接了大量人幣沽盤,涉及金額令人震驚,反映國家隊都相當恐慌。
而持有人幣存款的香港散戶,前晚起亦急急腳把資金兌換為港元。聞說銀行都「淆底」,開市前根本無法向客戶quote到兌換價。又有散戶落分行想暫停人幣定存,但只是填一張表的時間,銀行職員已話個兌換價「又唔同咗」,眨吓眼又跌多咗幾舊水。
朋友說,目前市場對人幣貶值看法相當分歧。有人認為人行調整中間價實為一次性舉動,目的是鋪路年底入SDR(特別提款權),如這屬實,照計人幣目前波動,應只是結構性產品打靶及carry trade拆倉所致,未必屬趨勢性的貶值。不過,另一看法則認為,所謂的「更市場化、入SDR」只是漂亮的cover-up,實情是中國出口、經濟太疲弱,中央又要斥巨資入市救A股,壓力太大終於頂唔順,決定貶值救經濟。但如果這才是真正動機,卻又解釋不到為何只透過中間價貶1.9%,唔索性一次過做晒?咁郁少少,之後讓大家自己估中國係咪加入貨幣戰,咪只會令市場更不安?
或者,以上兩種說法其實都是對的,因為所謂的「阿爺」,從來不只得一個。中央內部對救唔救市、貶唔貶值,不同派系有截然不同的立場,鬥爭的過程引致決策混亂及搖擺,令人幣貶值戲碼頻臨失控。這就解釋了為何人行才剛現入市托價手影,轉個頭外電就引述權威消息指人仔要貶值10%。
在「能見度」咁低嘅市況,投資者如何自保?一句講晒:避險。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