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接受新華社訪問,說要放棄「積極不干預」,要「適度有為」。這句話,不是對香港人說的,所以無論我也好,其他獅子山學會的同道也好,都沒有甚麼感覺。反正,不見長官閣下有能力駕馭行政機器,而長官閣下心目中的「適度」是如何定義,香港人也心裏有數。我首次見到有那麼多人出來捍衞積極不干預。可以說,獅子山學會辦不到的,都被長官閣下做到了。
另一邊廂在花旗國,Google也忽然改旗換幟,牌頭是一家叫Alphabet的公司。從此,Google只是旗艦業務,同一屋簷下,還有生物科技公司Calico、智能家居公司Nest、Google X等。
「Google很坦白。」有位朋友一見到這宗新聞,便如此評語。坦白,在於這些實驗式的業務,其實一直都藏在Google之中,只不過一直都沒有將詳細的財務狀況分拆出來。
這次改組,正面地看就是名正言順地將這個集團的業務理順,但陰謀論去想,說不定Google希望趁仍然有價有市,將增長前景見頂的業務,尤其是搜尋廣告,善價而沽。
「Google將鎮山之寶賣出去?不會吧。」只要價錢好,為甚麼不賣?市場上的現金多的是。更加有不少公司,恨不得自家有Google般的搜尋技術,甚至不惜放大Gearing,負債纍纍,盡地一煲。Microsoft會有興趣嗎?IBM、HP甚至Apple都有可能吧。要知道,上市公司是透過講故事去賣股票,在資金充裕得過份的日子,天方夜譚也是有市場的。
「要是Google連唯一有盈利的支柱都賣掉,還剩下甚麼?」錢。就像這個城市,可以窮得只剩下錢。不過,或許香港和Google有一個最大的分別,就是人家改組不用說甚麼「適度有為」,只要將陣勢排出來,在旁觀的群眾自會有聯想,而我們的香港,任憑長官就說多一千幾百篇美麗新世界的鴻圖偉論,沒有人受落,就是沒有人受落;用潮語去回應,就是:「膠都廢事畀」。
大多數情況下,要靠改名轉運的人,不是在谷底,就是前路不明。改旗換幟,有人明天會更好;但假如換湯不換藥,只怕會越窮越見鬼。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