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港英寵壞的冷漠者(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被港英寵壞的冷漠者
(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政治的意義是甚麼?曾經深入探討極權主義的美國政治哲學家鄂蘭在《政治的承諾》給出一個簡而有力的答案:政治的意義就是自由。當國家、政權或者制度擁有越來越多的權力,核武和極權主義不單威脅個體的自由,亦威脅着生命本身的存在。毫無疑問,我們必須往前一步提出另一個問題:「政治還有意義嗎?」
數年前有一位藝人在其臉書上疾呼:「我討厭政治!」又批評網民「完全看不透我的意思」。不少網民指摘這位藝人是「梁粉」,殊不知在港英時代出生的她,正反映出香港有為數不少的人被港英政府養成「被寵壞的冷漠者」,也沒有深究香港人為何會抱「討厭政治」的心態去看待社會。
有云:各家自掃門前雪。又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往好處想,做好自己的份內事最實際。如儒家經典所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份內事都做不好,怎樣去管國家的事?偏偏政治乃眾人之事。骯髒的街道固然惹人討厭,找來清道夫打掃,以為能夠置身事外,誰知清道夫把街道當成堆填區,越掃越亂?但退一步來看,倘若每個人都愛惜街道,不把垃圾亂拋,做好垃圾分類,哪怕無清道夫,街道的情況一定不會這麼惡劣。即使只做最低限度的清掃,只管自己門前的垃圾,都不會令自己住的小區變成堆填區。

深信政府會處理好一切

然而被港英政府寵壞的冷漠者,深信政府會處理好所有問題。後來有了選票,港人治港,投過票後就以為區議員和立法會議員能夠處理所有的事,對政府和制度依賴成性,認為不談政治就代表理性,結果就成了鉛水無人監管的局面。還有閣下居住在護老院的高堂,不知就裏「被登記」做選民,隨時會在下一屆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中,貼「掌心雷」到票站投票。你討厭政治,它令你瘋狂。
傳統的中國人思維,配上對政府、制度的依賴成性,極權主義在香港人的放任下,對社會和每個階層的操控已經去到無孔不入的地步。為了維護政權的正當性,國家機器將運用權力的方式合理化,法治則無可避免受到挑戰。「專制政體的恐懼,一者來自倒錯的民主——當法律被破壞,致使一個人的能力掩蓋了另一個人的能力,而其意圖是限制那些被視為平等者的力量;或者因為專制者透過暴力僭越奪權,並弭平法律的邊界。這兩種狀況中,無法律狀態不只意味着由人共同行動所產生的權力不再可能存在,也意味着無力感可以是人為的。」而這種令群體分散為獨立個體的孤獨和無助,助長政權進一步散播恐懼,陷入惡性循環。雖然政權透過嚴密操控,一方面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另一方面,由於人與人互相隔絕,早注定了政權會步向衰竭。
覆巢之下無完卵,既然已經無法獨善其身,惟有多走一步,才有可能化解香港目前所面對處境和難題。你選擇對眼前的不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逃回實驗室;無錯,不屑與恥為伍在這一刻可能正確,但最後卻會令象牙塔中,那片自由之地都要消失。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