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評】
梁振英接受新華社訪問時指,港府發展經濟須放棄過時的「積極不干預」思維。
積極不干預,是港英在1970年代中提出來的理財思維。1980年財政司夏鼎基在一次演說中,清楚闡述了甚麼是積極不干預政策,他說:「當我提到政府的經濟政策時,我是用『積極』來形容『不干預』的。這是指:當政府遇到要求作出干預的建議時,政府會因應當前和將來可能會出現的形勢,權衡輕重,仔細考慮支持和反對採取干預行動的理據,然後,政府才作出積極的決定。」因此,積極不干預的重點是「積極」,即是要經權衡輕重、仔細考慮之後才決定是否干預及用甚麼方式干預。1983年實施聯繫匯率的干預,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港府入市干預,都是經審慎計量才實行的「積極」政策。
梁振英向新華社表示要放棄「積極不干預」思維,他的意思是要放棄審慎權衡的「積極」做法,實行像中共國早前那樣的「暴力入市」的干預乎?後果如何?已從投資者不再相信大陸股市中得見。香港莫非要步大陸後塵?
(本欄每周二、四出版)
(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