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署上周五夜斬四棵半山般咸道老榕樹,全城非議。同在港島,位於灣仔軒尼詩道的三級歷史建築同德大押,亦已封起圍板,行將拆卸改建為23層樓高的商廈。其實,自2007年司徒拔道景賢里大宅被破壞然後被救,根本沒有多少成功保育個案,很多古蹟更在不知不覺下被拆掉。說到底,政府只是推行「假保育」而已。
現時全港共有超過1,100個歷史建築,除了108個法定古蹟不得拆卸外,剩下的都不受保護,而這一千個已被評級的歷史建築,七成屬私人物業,政府無力阻止其生死。當年景賢里獲救後,政府聲稱要以經濟誘因保育歷史建築。結果呢?2012年當時還是發展局長的林鄭月娥與山頂何東花園的業主何勉君談判失敗,最終大宅被拆建豪宅。那時候政府又說要檢討政策,但政策始終沒有出台。
後來換了連郊野公園也想建屋的陳茂波做發展局局長,保育這名詞更不知去了哪裏。翻查記錄,過去數年只有兩個私人歷史建築被保育,包括薄扶林道128號Jessville大宅和長洲戲院,全是業主願意保留,而政府和城規會所做的只是稍微將有關用地地積比率和用途放寬而已。
保育不成,拆掉的古物就多了。過去5年,至少有16個私人歷史建築被毀,其中包括尖沙嘴聖安德烈教堂、土瓜灣東方紗廠、沙田藍氏家祠、石澳道四號大宅、大澳吉慶後街百年古屋等,大多更是無聲無息地被拆毀。
將來又如何?翻查資料顯示,現時最少有15個私人歷史建築屬高危一族,其中包括山頂前法國領事館、邵氏片場、赤柱舊警察廳、元朗客家大宅潘屋、灣仔南固臺等,全部都面對被拆被移除的命運。
政府談「保育」?不要說笑吧。
陳情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