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籽:軸芯人物】
一個是香港數一數二的電單車手,張煒安;一個是近期紅爆鐵騎界的P牌美女,「火雲」Florence。今趟兩「紅」相遇,由安哥親自指導及糾正Florence的騎鐵功夫,好讓她盡早洗脫「半個月炒兩次」技術差的污名。安哥更順道教授鐵騎新手「防炒車」八招式,莫說Florence有得着,一眾P牌鐵騎初哥看了也必有所得。
即使對電單車沒有興趣,很多人也有看過「P牌索爆女騎士,半月炒兩次」這單新聞,主角得以成為焦點,除了因為她短時間內連炒兩次電單車,更因為她意外倒地後仍悠然地躺在地上打電話,送入院時還高舉V字手勢,反應表現有別於一般女騎士。炒過兩次車當了新聞女角,快將20歲的李思行(Florence)直言被不少朋友笑,也對騎電單車失去了信心,「他們擔心我危險:『你得唔得呀?不如放棄唔好揸啦!』我心態上亦有變,駕駛時會更小心,落雨天亦唔敢揸。以往覺得,落雨咪落雨,有乜所謂,最多咪濕,但你跣過一次胎後便知道真的很危險,會怯!」邀請她出來談鐵騎新手駕車要訣,性格爽朗的她一口答應,打算介紹今次導師讓她認識,她卻說:「張煒安?我知他是誰,有很多車友都識他。」那邊廂邀請香港電單車手張煒安出來作指導,他問到:「那個新手是不是火雲呀?」我說:「正是。你也有留意?」安哥笑言:「點會唔知!她現在在電單車界很紅呢。」
兩個轆 趣味無窮
上堂前,先聊聊天,談一些前因後果。Florence於去年開始學車,取得學牌後已經常駕駛,直至今年五月考牌成功,「細細個已經喜歡電單車,一直打算夠18歲便考牌。」起初只視之為代步交通工具,貪油費平、車平,感覺有型,駕駛後才發現除了代步,還有它的樂趣,「未考到牌時都經常坐人車尾,考到牌後你不會再坐,想自己揸。當初對它的認識只是兩個轆,只是一部入油的單車。因為我很喜歡砌模型,後來發現電單車的維修原來差不多,也是裝裝嵌嵌上螺絲,有時買了零件回來,簡單工序的,我也會落手試裝。」騎電單車後認識了好多車友,閒時更會跟他們相約出車,談車經、食糖水打發時間……(此時安哥偷笑)相信他已脫離這階段很久,但對電單車的愛依然樂此不疲,「遊車河我已沒有興趣,賽車就唔會厭,因為每次落場的感覺都唔同。」他雖然落場鬥Superbike,但平日以一部KTM 500 EXC代步玩越野,「駕駛電單車的樂趣跟私家車很不一樣,感覺更直接,你和車溝通的時間多一點,用身體去控制它。」
落雨揸車咪太側
不論任何車種,學車是一回事,走到街上實戰往往又是另一回事。Florence半個月內炒了兩次車,她解釋第一次意外是因為轉右出彎時,突然見有個阿姐在馬路對頭推着鐵籠走出來。安哥:「其實駕電單車入彎前,你已經要想好路口隨時有人走出來,自己的警覺性要高一點。這些情況必須要鎮定,其實可能還有轉線位,不過新手難免當時太緊張,心理上未準備好突如其來的事,路面經驗是十分重要。」說到第二次意外是因為落雨濕地加上有油在地上,安哥:「落雨時轉彎,盡量不要令車身傾側太多,車身越直,可以救車的機會越大,最重要是車速不要太高,濕地的警覺性要更高。」二人即場兜了幾個圈,讓安哥提點她的毛病,同時講解鐵騎新牌必須注意的地方,大部份都是學車時也不會知道的。
P牌八式
1.按身高揀車
男女生的駕駛問題相差不大,一般只是女生的比較嬌小,如果操控大車會較輸蝕。所以揀選一台適合自己的車也十分重要,KTM RC 390對Florence來說也偏高,這車的外形跟600cc車高度沒有分別,停車時要用單腳會較易影響信心。同級我建議Ninja 300或YZF-R3,日本車比較矮身一點,啡呤款還有一部MSX125,這部再細架一點,力量細一點,更容易掌握。
Florence座駕
KTM RC 390
座高820mm
引擎:375cc四衝水冷單缸
馬力:44hp/9,500rpm
扭力:3.6kg-m/7,250rpm
傳動:濕式多片六前速鏈
售價:約$66,800
查詢:2320 0399
安哥推介
Kawasaki Ninja 300
座高785mm
引擎:296cc四衝水冷雙缸
馬力:39ps/11,000rpm
扭力:2.8kg-m/10,000rpm
傳動:濕式多片六前速鏈
售價:約$56,800
查詢:2566 6789
Yamaha YZF-R3
座高780mm
引擎:321cc四衝水冷雙缸
馬力:42ps/10,750rpm
扭力:3kg-m/9,000rpm
傳動:濕式多片六前速鏈
售價:約$56,800
查詢:2612 2218
Honda MSX 125
座高754mm
引擎:125cc四衝風冷單缸
馬力:9.79ps/7,000rpm
扭力:1.11kg-m/5,500rpm
傳動:四段變速鏈
售價:約$32,800
查詢:2762 2777
2.多鍛煉肌肉
騎電單車應該是我們去操控部車,並非讓部車操縱我們。若女生太瘦,手力及肌肉方面不足時,被車操縱時便易生意外。頸背肌肉、手臂及上臂都應該多鍛煉體能,可以做掌上壓,做得越慢越好,當手未完全伸直時可嘗試維持十秒練耐力,因為玩電單車還要訓練耐力。其次是大腿肌肉,因揸車時須靠雙腿維持平衡。
3.上身放鬆 隨彎而傾
Florence最怕就是窄路掉頭,車速太慢,當車失去動力便失平衡,驚的本能反應便是扣死頭逼力,這便會跌。安哥也留意到她轉慢彎時上身會比較緊張,上身至腰部比較繃緊,導致轉向不夠靈活。轉慢彎時,盡量保持上身放鬆隨彎而傾,手要輕不要捉手柄太緊,如轉右彎,上身應該微微向右傾,架車自然跟着你的動作走。
4.多學偷位入彎
新手最常遇見的問題便是速度太高入彎,線位掌握不好,便出現偏離行車線(俗稱波out),此時想將車帶回行車線,便要將車壓低一點,跣胎機會便大了。一般車路是比較闊的,電單車可以偷位的,如果轉左時,可以偷右少少過較好,減低入彎角度,駕駛電單車是要在線位方面多作研究。萬一感覺到架車想甩尾時,可以嘗試將車扭直,眼望比較空曠的位置駛去,希望將撞到物件的範圍拉開些少。
5.鬆極力子要慢
安哥稱Florence觀察路面情況都做到足,唯一覺得她拖波時間太急,如入彎前四波轉三波,她鬆極力子比較快,會引致部車比較chok。鬆極力子應慢動作一點,你會聽到拖波的機器聲好順,行車亦會順一點,入彎更穩定。如果極力子一下子放,會令減速時間與機器頓時難以配合,出現鎖車情況。
6.一二波轉波要畀油
當速度太高要減速時,不可單靠極力子轉波,要同時畀些少油養一養機器,這叫作踭趾拖波,即使五四三波轉波唔畀油,一二波都要畀,否則會鎖車。畀油同時還要按住逼力,否則部車好傷,所以是幾個動作要同時配合,新牌的確要多一點時間練習。
7.不能忽略尾逼力
始終電單車車胎接觸路面較少,容易跣胎,落逼力亦不要太重,學習慢一點落,減速時逼力由輕至重加深。好多新手都單靠頭逼力煞車,而忽略尾逼力。如果只用頭逼力,架車會向前傾,只用尾逼力的話,架車尾部會向下壓少少,令架車的平衡好一點。安哥見Florence都沒有用尾逼力,她解釋:「我試過只用尾逼力,出現撩尾情況。」所以踩落去時腳要夠輕,否則可嘗試加條像筋減低踏逼力的力度,先多作練習。
8.炒車時雙手抱頭
如果說失控如何救車,倒不如說炒車那刻需要做甚麼動作較好,因為救車的技術性比較高,新牌未必做到。跣胎時盡量不要用手撐住地面,亦不要捉緊電單車,放手由它走,應該將雙手縮埋抱緊頭部,不要攤開雙手,否則手部有機會碰撞欄杆,順住速度的翻滾動作去轉,受傷可因此而減少。
香港考牌冇分級
鐵騎易生意外,大部份都是經驗不足所致,安哥認為香港的考牌制度應該要分級別制,「外國有很多地方考125cc以下一個牌、600cc一個牌、大車就另一個牌。如果唔分級的話,新牌仔出來總想買一架最靚最勁的車,不過他在駕駛學院駕駛那部電單車也只不過是250cc,現代啡呤車都偏向易操控,新手很多時忽略了馬力大,未必適應,也有危險性,較易出意外。」他更提議應該對P牌加多一些限制,如頭一年不能駕駛300cc以上的車。
靚女唔使學扶起部車?
對於女生騎電單車,很多人的第一感覺便是她們扶起部車也有困難,莫說揸車。問Florence如跌車落地,她懂得扶起部車嗎?她立刻笑着答:「講真,咁耐以來都未試過自己扶起部車,每次都一定有人幫我。」靚女確實有着數。「不過我有上網睇片,通常都是教背住電單車托起部車(圖)。」安哥:「你的背肌豈不是要很強?其實應面向部車,雙手握着頭尾手柄。」
記者:許維雅
攝影:徐振國、鄧鴻欣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