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捨劍橋讀港大棄百五萬獎學金

狀元捨劍橋讀港大
棄百五萬獎學金

【本報訊】港大醫學院今年透過聯招共取錄158人讀醫科,佔醫科學額75%,當中7人為狀元,包括放棄至少150萬元英國留學獎學金的英皇書院狀元陳樂邦。有狀元指港大醫學院「解難為本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簡稱PBL)模式,着重個案探究及自主學習,吸引他們報讀,沒受中大醫學院已叫停的尖子跳級計劃吸引。
陳樂邦原已獲全亞洲只有9個名額的渣甸獎學金,並獲英國劍橋大學醫科取錄,但他最終選擇讀港大醫科。他稱一來不習慣獨自在外國生活,二來考慮將來也想從事醫學研究,畢業後需修讀進階課程,留港讀書經濟負擔會較輕。
陳樂邦放棄入劍橋,即喪失渣甸獎學金至少三年、每年3.8萬鎊獎學金,合共相等於約150萬元港幣,但免卻在外讀醫,需回港考本地執業試。

15歲神童獲中大取錄

拔萃女書院狀元劉曉晴將港大及中大醫學院分別列為首選及次選,「港大PBL模式比較適合我,鼓勵自主學習,多啲個案研究,要小組互相討論、搵吓資料,好過傳統模式,中大呢方面比較少」。
另一準港大醫學院學生郭俊勤是直資港大同學會小學及書院畢業,他也稱雖然PBL模式要自己搵資料會較辛苦,但這卻是他選擇港大原因,他計劃畢業後在公立醫院工作。
皇仁書院狀元張滌豐指兩所醫學院各有優點,港大推行PBL模式,中大則有出外交流和領袖培訓計劃,文憑試放榜後維持首選港大,「PBL模式強調自主學習,要自己搵資料,呢種方法吸引到我」。他稱曾考慮中大醫科,但並非因該學院一度推出尖子跳級入二年級計劃,認為六年醫科「可以多啲享受大學生活」。
另外,今年最年輕考生喇沙書院15歲神童黃澤鉅,考獲4科5**、1科5*及2科5級,如願獲中大理學院取錄修讀化學。他稱因去年暑假參加過中大的暑期課程,「鍾意咗中大」。他表示,中大教授面試時,未有看出他只有15歲,所以沒特別就此提問。
■記者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