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三名校友登報反對學生衝擊,卻鬧出了有人被聯署新聞。該名無辜者發文,題為「不澄清不快」,表示對擅自取用自己名字以及個人資料的人,保留一切追究權利。
民建聯蔡素玉有份穿針引線做中間人,澄清她是透過群組發放訊息,在三小時內收集了好多人名與名人,本來還可以額外多幾個,不止一百零三個,但發起人已經截數,已經沒加進去了。如此克制,可見沒造假的理由。
各位看明白了沒,我看不明白,這跟有人被聯署有什麼關係。其實若要搞聯署,收集簽名,鬥人頭,周融是一把手,連這個也想省掉,不預他一份,是自取其辱。
另一位有份聯署的梁粉,是個名人,他的解釋,不但有力,而且甚有壠發性:為什麼要盜用一個普通人的姓名呢?沒影響力,一百零三跟一百零四個沒分別。
看,其他有名有姓,有份為自己理念發聲,堅決反對學生衝擊的不沈默大多數,你們多卑微,在名人眼中,多你一個唔多、少你一個唔少而已,所有在谷歌上查無其人的普通人,連被盜用的資格都沒有。
該名人此番說詞,實在發人深省。一般聯署習俗,都把名人放前排,然後是跟無名氏沒太大分別的普通人,作眾星拱月狀。像這張反對學生衝擊的聯署名單,第一眼自然看到好幾個港區人大的名字,第一印象自然是,你們反對學生衝擊,有什麼奇怪?這不怪發起人,此乃人之常情。當初邀請我聯署反對校委會做法的校友中間人,也曾表示希望我用的是筆名,原因,我懂的。但那時候已經在想,稍為有點人認識的名字,對許多事件的立場,犯不着聯署已經猜到,特別是一向諸多意見那種人,也包括我本人。現在不是說香港社會嚴重撕裂嗎?兩份聯署對壘,一邊是泛民頭面人物,一邊是人大政協梁粉,能反映什麼輿論群情?有那麼多港大校友聯署反對校委會衝擊正常運作程序,自然有人會聯署反對學生衝擊校委會。
除非事涉專業,例如我們的水源原來怎樣怎樣,然後有一百零三個知名專家聯署,那才叫威力。其他用膝蓋都能理解的事情、腎臟有沒有給弄傷到尿血的事件,我認為一千個社會不知名人士,會比一堆立場鮮明的名人震撼多了。
普通人具名聯署的威力,就是告訴我們,什麼政治不政治,普通人都看不過眼,可見事不尋常,絕不普通。那時,一百零三跟一千零三就很有分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