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老員真人騷四之四】在整整三天的護老員體驗中,羅鎮邦(阿邦)經歷過大量體力勞動、處理長者大小二便,更遭長者腳踢,令他當初的一腔熱誠受到考驗,但仍總算勉強完成。從中,他意會到當一個護理員的感受,以及這行業所面對的困難。
記者:葉瑞媚 攝影:王俊龍
當阿邦完成三天工作後,馬上露出笑顏說:「這個是脫苦難的笑容,終於結束了。這幾天覺得自己說最多的,是叫長者稍等一下。因為有時忙着其他事情,不能即時回應長者需要。雖則我很愛老人家,但偶爾工作時會想,我現在很累,我做的工作很苦悶。」
儘管阿邦猶如活於苦海,然而院長及一眾護理員卻認為他表現甚佳。例如同事們非常欣賞他對着長者的笑容、愛跟長者聊天的性格,以及以長者感受為先的態度。安老院院長蔡曉君(Yuki)最欣賞他愛長者的心態:「如果阿邦來見工,我試完工,一定會請他。」可見他付出過的努力得到肯定。
短短三天,阿邦直言自己只體驗到正常工作量的一半,難以完全感受護理員背後的種種辛酸,亦難以代表前線護理員回應安老院虐老問題。但體驗至少教他反思行內人手短缺的情況:「我想都是一個人手問題,如果人多,他們每個人的工作又輕鬆點,或者多些一對一的照顧時間。」
現時入住非資助私院的長者,有八成是領取綜援的基層長者,他們每月只得4000至7000元的綜援金支付院費;相對在政府資助院舍中,一位長者約得到政府14,000元的院費資助;而在參與買位計劃的私院中,一位長者亦可得到政府10,000元資助。非資助的私營院舍業界表示,資源差距造成了人手差距,令業界難以透過加薪吸引新人入行。
其實政府亦意識到人手不足,所以今年推出了「啟航計劃」:只要年輕人入行做兩年護理員,便能取得保健員牌,還可報讀登記護士,藉此提供誘因,吸納新血。全港私營安老院同業會副主席鄺衞平對此計劃表示歡迎,指該計劃能夠暫緩短缺。
人手不足固然不是安老院忽視長者感受的藉口。體驗過後,阿邦認為作為護老者,無論如何先必要對長者有愛心。安老院院長蔡曉君補充說:「個個護理員都是為錢而工作,不過為錢之餘,沒有愛心,我覺得還不如不要做吧。」
【護老員真人騷】系列報道:
護老員真人騷 90後挑戰大小二便
http://bit.ly/1KTMWmF
3日護老體驗 90後無償挑戰
http://bit.ly/1Hsil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