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結業,餘波未了。
社長接受《蘋果》訪問指以後newsroom內唔可以超過三十五歲,引起前員工不滿,公開聯署反擊,認為佢諉過於人,前員工在訪問中指摘管理層辦報方向不清,做新聞又要應酬外邊,先搞成咁。香港紙媒呢排輪住摺,《新報》之後就到《忽周》,《壹週刊》亦令人擔心捱到幾耐,莫非真係新媒體世界已經來臨,傳統紙媒死期到了!三十五歲以上mindset及skill set轉唔到就注定失業?
睇落去似層層,香港出現咗有雄厚資金背景嘅《端傳媒》同于品海投資嘅《自由人報》,主打都係流動平台,印刷只用作宣傳,仲有肥佬黎旗下動新聞,穩佔一哥地位,而且收入正持續上升,佔集團收益兩成以上。台灣繼《風傳媒》後,亦有至少兩大投資者磨拳擦掌搞網媒。大家諗清楚,新媒體至今未有成功的收入模式,係咪真係咁好景呢?蘋果動新聞背後有一報三刊提供內容,表面盤數當然好靚仔,但當紙媒人手流失,生產成本就會上升。至於《端傳媒》及《自由人報》,傳統大報投資格局,《自由人報》仲有梁振英競選辦設計大師又一山人揸旗㖭,換句話講即係燒銀紙速度仲快。
最重要是立場定位
其實唔論新舊,總之係媒體,要營辦成功,基本原則冇變過,亦唔能夠以年齡來作區分。新聞製作適合以fb、手機、平板電腦睇,不過係新聞傳播嘅渠道,無疑後生仔易上手,但在技術層面根本無難度,𠵱家阿伯都識用App聽網台。不論新舊,媒體最重要係定位,即政治、社會及道德立場,如果新媒體繼續沿用「應酬」模式,同權貴交易,以維穩作主體,會死得仲快。因為新媒體消費者眉精眼企,免費選擇眾多冇感情可言,手指一掃就過檔。香港紙媒及亞視墮落,主因是應酬維穩主導新聞,當生意越難做,就越要靠其他利益幫忙,新聞變成宣傳品,死得,新舊媒體一視同仁。
美國網報一姐《The Huffington Post》,創辦人Huffington女士在05年由政治博客起家,都已經成五十幾歲先創業,靠的是自己及老公政治人脈關係,在奧巴馬競選時不斷爆料為人所認識,成形之後才被AOL收購做大霸佔市場。今日美國網媒百花齊放,有八卦爆料、有偵查、有新聞解讀,多由小本經營,具鮮明定位及個人特色開始,逐漸有資金入股,通過收購合併其他內容供應者壯大。好似香港先有一大筆資金,再搵傳媒人埋班,做大報形式登場,就唔多對路。尤其我一聽到對象是「全球華人」,唔知點解就頭痛。
我反而睇好《100毛》班年輕人,最似成功start up媒體,有立場、創意、個人風格,最重要係低成本運作,其實,香港仲有好多成功YouTube channel,商業及媒體潛力未被發掘。如果我有老細畀錢,在市場收購呢類小本經營新媒體仲好。還有,今時今日,又一山人在一眾年輕人眼中,唔單止無吸引力,仲係out,infographic乃專門的資訊設計專業,要對政治時事有一定認識、立場,同設計齊心標誌是兩碼子的事。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