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做廢青?(學民思潮發言人 黃子悅) - 黃子悅

寧願做廢青?
(學民思潮發言人 黃子悅) - 黃子悅

近日有關於高等教育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研究,而它們皆指出了現時大專學生畢業後,起薪點低,但又要償還高昂學債。
有機構發現,香港的大學生起薪點中位數較20年前下跌百分之十七。然而,在這二十年間,香港的樓價上升了多少?香港的物價通脹了多少倍?香港的經濟發展不斷增長,卻絲毫沒有惠及下一代。
除了起薪點不升反降,大學生上流速度也是不斷減慢。而這些情況,不止出現在一般大學生之中。研究指收入最高的一成大學生,其薪酬上升的比率也是比上一代低。
另一個組織亦發表研究,指出現時的自資學士課程學費加幅過大。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若果學生無法入讀大學,可以選擇高級文憑、副學士或自資學士學位的課程。固然,這些課程各有各好,也能給學生多一條出路。但近年這些課程的學位氾濫,質素變得參差,令讀畢這些課程後出來工作的學生,薪酬越來越低,卻要同時償還高昂的學費。
當地盤工人比起讀完碩士學位的人薪酬更高——越高學歷薪酬越低,反而中學畢業便出來工作的卻能存錢買樓。這是個非常惡劣的情況。當一個社會不重視高等教育的價值,這個社會的發展必然受到阻滯。
政府必須正視資助學位不足、自資課程氾濫及質素參差的問題。然而,卻有研究的參與者建議年輕人向外尋求機遇,例如到大中華區工作,把握內地經濟起飛帶來的機會。這豈不是把重點弄錯了嗎?一個地方怎會鼓勵自己的年輕人去外地避難?自己搞不好就業,便叫年輕人增值自己。
研究人員亦指大學生人數增加,導致學位貶值。原因正是政府不願意增加資助學位,而只顧增加自資課程學位,終令學位貶值。政府不斷助長教育商品化的風氣,卻沒有令畢業生有更好的教育和就業前景。政府不斷說甚麼六大產業甚麼創業基金,但說過後卻不見有甚麼成效。
今天便是大學聯招放榜日。這邊廂學生擔心能否入讀心儀大學,那邊廂畢業生卻絲毫不見前路,何其諷刺?

黃子悅
學民思潮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