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籽】(BMW)慢吞吞的快樂 60歲小飛象

【汽車籽】(BMW)慢吞吞的快樂 60歲小飛象

【汽車籽:馬路起義】
這台一身藍色衣裳的Isetta迷你的骰,根本是《反斗車王》角色的現實版。老爺車慢吞吞的在街上走,像拖慢了急速生活節奏,走每一公里也在享受途人目光,不用急毋須快,駕駛這隻快樂小飛象,慢──才是王道。

鍾愛古董車又或是寶馬死忠粉絲,沒可能不認識Isetta,車齡已屆六十,目前買少見少,在港僅餘不出五部。話說二戰後的歐洲經濟蕭條,買私家車是很奢侈的事,堂堂寶馬也得靠電單車支撐公司。當年意大利雪櫃生產商Isomot推出一台外形酷似雪櫃的汽車Isetta,寶馬看中它夠的骰,生產成本較低,遂洽購版權並在1955年自行生產。由於車價相宜,再加上寶馬之名,在當時甚受歡迎,甫推出便銷售近13,000部,讓廠方在私家車市場上打了支強心針,往後便推出更多經典車款了。
這次拍攝的一台是最初代的Isetta 250,誕生於1955年,屬三輪車車款。車主Leo從英國搜購回港,本身已是右軚版本,不是歐洲版本的左軚,故適合在港行駛。雖然,我曾在德國寶馬大本營內親身接觸過Isetta,但這次在香港重遇它,更能感受到它的小巧圓潤外形,實在相當討人歡心,街上途人不多,但不論8歲或80歲,無不停步觀望。全車最突破的是從車頭打開的唯一車門,加上鍍銀門柄,情況也真像在打開雪櫃多過打開車門,相當有趣,只是泊街時,若前車泊得太貼,便開不到車門了,而且司機需站在馬路從左方打開車門,確實有點危險,不過相信沒有車主會捨得讓這台小可愛,孤獨地停泊在咪錶位吧。

Isetta原本由雪櫃生產商設計,後為寶馬收購及生產,難怪外形有幾分像雪櫃。

車門從前方打開,還真有點像走入雪櫃。

從車側看,更凸顯它的圓潤可愛。

簡約車廂 入波困難

如此好機會,當然要好好感受這隻小飛象究竟有幾好玩,可能當年礙於生產成本,加上車齡已高,走入車廂時車身有點搖晃,我刻意放輕腳步免得踩穿地台,變成《聰明笨伯》般的木頭車便麻煩了。車廂所有東西也以簡約為主,布織座椅雖然單簿,但出奇舒適,軚環大得有點誇張,還頂着我的膝蓋,高個子會坐得有點辛苦。油門、腳掣及極力子編排得很密,波鞋大一點也很易誤踏。最難搞是四速手波,除了1波及後波外,其他波段很不暢順,可能要待車速快一點、引擎轉數足夠時才能較易入波。由於Isetta裝配電單車引擎,撻匙後的引擎及氣喉聲也帶有濃厚電單車風格,慢車行駛時,後方的單輪很穩定,雖然時速可達85公里,不過相信沒有人會操勞這位老人家吧。試駕了一陣子,心情相當愉快,不會因為欠缺冷氣、懸掛偏硬而投訴,簡單易操控又多人望,我buy。
Leo本身是古董車愛好者,還擁有BMW 2002、日產PAO等經典老古董。別看Isetta那麼細小,從英國買回來一點也不便宜,單是二手車價便接近30萬港元,加上運費及零件翻新,又要再花超過10萬。「其實錢還是其次,四處尋找零件、親身翻新所用的心機及時間才是最大投資。不過在港出牌很有難度,運輸署說私家車是有四個車輪的,而電單車卻沒有軚盤及後波,真不知應把它當私家車還是電單車才好。」最後他成功爭取出到電單車牌,卻因許多大大小小問題,而被運輸署留難。「一時說尾燈燈罩有裂痕,一時說車胎不合格,每次我也跟足指示執正架車,輪胎剛從外國訂回來了,看看又有甚麼地方不乎合規格吧,哈哈。」沒辦法,港府風格一向是少做少錯,玩古董車猶如爭取民主,從來都是長期抗爭。

車主Leo

前二後一車輪佈局,行駛相當穩定。

裝配了電單車引擎,啟動時聲浪不像傳統汽車引擎。

雖年屆六十,不過車廂仍然新淨,沒老爺車那股霉味。

速度計很有趣,是逆時針標示速度的,跟現今車款相反,易看錯錶。

頭頂空間出奇地高,不過軚盤太低,高個子會頗為頂腳。

記者:徐影龍
攝影:林栢鈞
編輯:陳漢榮
美術:楊永昌
模特兒:Jum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