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酬高,拍戲難 - 沈西城

片酬高,拍戲難 - 沈西城

認識的導演們向我嘆苦經「明星的片酬太高了,戲沒得搞,唉!」我問如何高法?張導演豎起五根指頭:「現在請周星馳拍戲,是這個數目。」五千萬人民幣,半個億,唬不唬人!不找星爺,請梁朝偉,也不便宜,四千五百萬,要命!我弄不懂:「偉仔怎會如此貴?他的電影不大賣呀!」林導演說「你外行了,偉仔少拍戲,專拍王家衛,五年磨一劍,名氣就更盛。」物以罕為貴,明白明白!那麼國際巨星周潤發又如何?三千萬!不過有附加條件:指定酒店房間,出入有保鏢,排場一落,算起來,不便宜。至於劉德華,片酬僅二千萬,我有點奇怪,為啥?吳會長道:「華仔堅持要有最後剪接話事權,嚇怕老闆!」原來如此!近年頻獲影帝的張家輝,片酬看漲,跟華仔相同。咱老友張堅庭最近想請家輝拍戲,得到的回覆是「我哋係老友記,減二百萬喇!」唷!聽口氣還是因老朋友才給臉你!
明星片酬高,老闆拍戲難,張堅庭有好班底,卻為了高片酬累及成本,計算機「篤篤篤」打到如今,仍未有結果,只好仰天長嘆「上蒼呀!你教我咋辦?」現時在內地拍電影,沒明星可不行,爾大導有心,棄大牌拍《我是路人甲》,戲好,賣座平,吳會長道:「如果能用上一兩個大牌,票房必過億!」哎哎!明星效力不可擋。只是一部電影男女明星都用上大牌,僅片酬已過五千萬,加上其餘有號召力的演員,片酬起碼七八千萬,再加製作費,沒兩個億拍不好。外行道「怕啥!內地票房不是動輒過億嗎?」哈哈!你真是在做夢了,內地年產電影八百部,大抵只有兩百部能作正式發行(在戲院上映),餘下六百部,唯一出路就是賣到各省市電視台去,不入戲院之列,哪能得高價?況乎電視台注重劇集,電影不是主力貨源。再說,二百部中,能有億萬票房的,怕不到百分之二十,其餘的能本利歸還,已是上上大吉,像《捉妖記》那樣,票房逾十億的,罕見,有三四個億,已是理想票房。
明星片酬貴,引起電影老闆和製作人的恚懣,下陳上達,廣電總局也不得不留點神,有消息傳出今年年底將設片酬上限。消息傳出,嚇怕明星,樂了老闆。吳會長是內地電影通,聽了,笑呵呵:「哪有可能,電影市場講供求,明星貴,是有他市場,沒號召力,免費也沒人要,老弟!內地現在講的是實利主義呀!」 OK!Understood!消息是流言。
別說現代明星貴,五六十年代的港星,身價也不低,謝四哥,紅遍半邊天,片酬一部是兩萬港元,當年一層房子不外是兩三萬,四哥一戲抵一樓。「伶王」新馬仔片酬也是兩萬,一天只拍幾個小時夜班。羅斌拍《女黑俠木蘭花》,不用謝賢,在於他片酬是曾江三倍,曾江三部抵謝賢一部,而票房相差不大。女明星方面,任劍輝、嘉玲、林鳳、芳艷芬也在萬元以上,那年代報紙一毛,雲吞麵三至五毛,電車二毛,一算,片酬彌足驚人。至於舊日上海,最有名的女明星是胡蝶,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紅遍大江南北,二八年入「明星」公司,月薪二千(註:以前明星有工資,片酬另計),當年一個上海工人的月薪是二十元左右,換言之胡蝶月薪是工人薪金的一百倍。胡蝶除月薪外,片酬一部二千;薄命紅顏阮玲玉是一千元。「金嗓子」周璇又如何?片酬三百元,紅了,四十年代來香港拍戲,片酬以幾十條金條計算。大明星片酬高,小明星藍蘋(江青)、秦怡,月薪僅六十,片酬相若。民國年代重女輕男,一流小生趙丹演火了《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月薪才二百,只是胡蝶的十分之一。以物價算,民國時期和香港的明星總體收入不俗,可跟現在的大牌相比,不啻雲泥天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