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新聞,網媒日日做,不過只寫幾日就有16,000幾粉絲的,《港語日報》都算奇葩。
港語乃港式英語(Kongish),廣東話拼音“cross-sofa”英文詞彙搭上中文口語語法再添加港式潮語或俚語,本土味濃得化不開。用港語寫成的新聞,篇篇都laugh die me。別以為創辦人是個類似Treegun的英文差鍵盤L,其實他修讀語言學,成立專頁,估你唔到是為了做研究。於是我邀請這位港語real hon zi做訪問。
記者:葉青霞
攝影:林栢鈞
我為表誠意,用了goodest英文邀約,表明I real heart like your page。然後收到自稱 “chef editer”的Nick回覆說“I am shy shy but we can still meet meet ge。”唔meet唔知,原來他操流利英式英語,現在於大學及其他大專院校任英語講師。「成立這個平台,其實希望吸引大家用港式英語留言。因為大家最常用港語就是send message的時候,我總不能偷窺人家的電話觀察港語用法吧!」Like多到explode,其實絕非偶然。他認為港語實在被壓抑得太久。「我估計大家看到自己用慣的這種英文,原來可以如斯富創作力,所以迴響才這麼大。」用廣東話寫到龍飛鳳舞,或用標準英文寫到行雲流水的文章多不勝數,以港語寫文章,讀的人有點像猜謎,未必一看即懂,玩味大增,卻有親切感。各路港語高手都雲集專頁,文采大爆發。
「港語沒有一套準則,給你彈性表達想法。」無規矩不窒礙創作,反而語言學的底子令他寫港語over咗。「受語言學訓練,會過份在意港式英語的特徵。例如我刻意全部詞語都不加s,無論動詞或名詞。ing用「緊」字代替,但其實這樣又未必係最地道。」問他有沒有看同樣有用港式英語的插畫師「東尼電機」作品。他說:「他的發明介紹是以港式英語去寫,但同時也有廣東話幫助大家理解,但我們只以港式英語當主角。」他認為港語一樣能擔大旗,強調「你明我明,這種英語一點都不差。」專頁繼續發展,他邀請了兩位同樣在大學當英語講師的朋友Alfred及Pedro出手相助,不用一腳踢打理。
《港語日報》讀者很國際化,有居住在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華人留言或私訊鼓勵他。「也有些非中國籍的香港人。曾收到一位南亞裔人士的訊息。他很有趣,說『我是阿差,很喜歡你的專頁。』我便回說我好喜歡吃咖喱。」其實只要你懂粵語及英語,就能感受看港語的樂趣。baa hei god reply(霸氣神回覆)、pay bill real hon zi(找數真漢子)、ng hai walk idol route(唔係走偶像路線),只看英語你又明唔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