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外圍需求疲弱,中國海關公佈的7月份外貿數據,較市場預測為差,與去年同期比較,出口及進口分別降8.9%及8.6%,首7個月計的貿易順差則仍見擴大。綜合銀行及經濟師分析,今年餘下時間,內地貿易增長難望「翻身」,當局要考慮降準減息,進一步寬鬆銀根及經濟環境,但人民幣滙率應維持基本穩定。
中國出口疲弱遠遜預期,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認為,反映歐洲及其他市場需求下跌,出口對本地生產總值(GDP)的佔比降低,服務業佔比增加。由於下半年度,GDP欠缺了股市帶動的財富效應支持,當局「可能要降準及減息更多」。
但他不覺得,當局會採取策略性(滙率)貶值,因為效用不大,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亦會相對貶值,故整體上人民幣走貶,對內地出口幫助不大;策略性貶值亦可能引發資金流走,不利「護市」。
需求弱 年底前難反彈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發表報告指,由於全球增長放慢,外部需求疲弱,加上商品價格受壓,「今年餘下時間,內地貿易增長恐難見到大幅反彈」,當局要達到年初所釐訂的全年貿易增長6%指標,亦不易做到。
今年首7個月計,內地貿易順差仍有所擴大,澳新報告謂,因貿易順差頗大,對人幣滙率有一定支持,但隨着美國年內加息及內地股市劇烈波動,可能引發資金外流,估計人行可能要更頻密干預滙市,保持滙率穩定。
按海關公佈,7月份內地進出口總值為2.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降8.8%,其中出口及進口,分別為1.19萬億元及9,302億元,各降8.9%及8.6%;貿易順差收窄10%至2,630億元。
首7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為13.63萬億元,按年跌7.3%;其中出口為7.75萬億元,降0.9%,進口則降14.6%至5.88萬億元;期內貿易順差擴大1倍至1.87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