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一葉障目 - 鍾尚志

海闊天空:一葉障目 - 鍾尚志

哈佛大學兩位心理學家(Bruner & Potter)於1964年發表了一個極有意思的心理測驗:他們把一些日常物件(一條狗、一堆磚頭、滅火水龍頭等等)的幻燈片的對焦調到極模糊,慢慢地逐漸調到清晰,看看參加者何時能把物件正確辨認出來。
兩位心理學家發現,若果參加者在照片尚在極模糊的階段把物件辨認錯了,(例如把一堆泥土誤認作朱古力雪糕筒),當照片調到大多數人都能清楚地看到是一堆泥土的時候,仍會堅持己見,遲遲未能發覺自己的錯誤。
先入為主的成見,往往會蒙蔽我們的智慧,影響我們的判斷。
疾病初起時,症狀往往不太明顯,臨床難以斷症。很多時候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病徵逐漸浮現,才能判別是哪種病。以闌尾炎(俗稱盲腸炎)的病人為例,初時只是腹部絞痛,症狀和腸炎差不多,到了發炎達到闌尾的外層,疼痛的地方才會轉移到右下腹,並出現腹膜炎的病徵。在臨床觀察的過程,醫生要虛心、客觀地判斷病情,也要警惕自己,不要被最初的臨時診斷牽着鼻子走。
外科醫生當然希望病人手術後一帆風順,不願意見到病人手術後出現問題。這無可厚非的主觀意願,卻往往是絆腳石,令主診醫生未能及早發現術後併發症。
「病人情況有變化,首先要想想,是不是你的手術出了紕漏!」這是在廣華醫院學藝的時候,鄭志仁教授給我的錦囊金句。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