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安全中心昨公佈,在沙田禾輋邨惠康一個桂花魚樣本驗出微量孔雀石綠,中心已知會惠康並考慮檢控。惠康指已停售該批次桂花魚,但無提及涉事桂花魚來源地。有業內人士指,桂花魚難養、成本高,漁場為防止桂花魚生病,以孔雀石綠殺菌的誘因較高,被驗出含孔雀石綠「唔出奇」。
記者:馬志剛
食環署食安中心早前在禾輋邨惠康抽取桂花魚樣本檢測,發現樣本的孔雀石綠含量為10億分之60。中心發言人表示,本港法例不容許任何食物含孔雀石綠,但有關樣本驗出的含量,在正常情況下食用不會對健康構成危害。食安中心會追查問題食物的來源和分銷情況,並考慮就事件提出檢控。
中心指出,孔雀石綠是一種工業染料,有人用作治理魚類疾病,主要農業經濟體如內地、歐盟、加拿大和美國都已禁止使用。根據《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第132AF章,所有本港出售的食物均不能含有孔雀石綠,違例者會被檢控,一經定罪可處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
沒透露來源地及會否停售
涉事的惠康魚檔昨晚8時前已無職員看檔,有其他已劏好鮮魚供顧客選購;魚缸仍有鮮魚游動,但目測不見桂花魚。其他職員也三緘其口拒絕回應。
街坊馮小姐表示,甚少光顧惠康內的魚檔、肉檔,只會購買罐頭乾糧和廁紙等用品,大多在樓下的街市買魚買肉,加上本身對桂花魚的興趣不大,所以不太擔心會「中招」。
惠康回覆稱,已按中心指令,指示分店停止出售有關批次產品,會繼續與食安中心保持聯繫。如顧客對產品有任何疑問,可帶同收據及貨品到分店辦理換貨或退款。不過惠康沒透露涉事桂花魚的來源地,亦無透露會否停售桂花魚。
經營郭苑漁業的郭誌有指出,桂花魚含孔雀石綠並不出奇,因為這種淡水魚難養、成本高,漁場為防止桂花魚生病,以孔雀石綠殺菌的誘因較高。由於飼養桂花魚需餵食魚仔,他估計,魚仔本身含孔雀石綠也是其中一個中招渠道。
漁護署早前亦在本地優質漁場的海魚細鱗樣本中發現孔雀石綠,郭誌有指,多年前實施的優質漁場制度,事隔多年已形同虛設。他說,現時在香港市面的桂花魚多屬人工飼養,促請當局加緊把關,以免影響公眾對食用魚類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