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用來典當的通常是日常用品,如棉被及衣物,當舖需要很多空間存放這些大型抵押品,所以舊式押店大多樓高三、四層。隨着典當的物品由大型用品,變成金器、名錶、電子產品等小型用品,現時押店的面積跟普通舖位無異。
雖然灣仔地標、三級歷史建築同德大押快將被拆卸,但是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指出,「灣仔還有兩幢當舖唐樓,其一是被保育活化成餐廳及商店的和昌大押,另一幢是沒有很多人留意到的振安大押。」
振安大押位於灣仔道91號,雖然與莊士敦道、菲林明道交界處,也採用搶眼的鮮綠色玻璃窗,但是其吸引度遠不及在旁邊彩色的圓角樓中匯大樓。其實四層樓高的振安大押是名不經傳的歷史建築,「它是戰前唐樓,由於在戰後經過不少外牆裝修,完全沒有留下任何反映戰前唐樓特徵。外貌已經面目全非,但走遠一點看,還看見原有的金字頂。」估計地下的雲石外牆是八十年代改建,上層的騎樓牆身則是五六十年代最流行的紙皮石磚。從振安大押向海邊方向走,經過譚臣道後,在菲林明道回望振安大押,可以看見俗稱為「金字頂」的斜屋頂。金字頂是指三十年代以前所建唐樓的斜屋頂,因為使用木材及瓦片蓋屋,形成斜頂,三十年代起,利用現代混凝土技術,屋頂可以是平頂。
記者:黃碧珊
攝影:楊錦文、梁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