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了避嫌,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盡量不在校委拖延陳文敏副校任命風波中發聲──直至袁國勇辭任校委,戴撰文表示失望。他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呼籲知識分子站出來,「如果全部講座教授都坐晒喺度(校委會外),你諗吓效果會點?」他更直指李國章未看報告已表態不支持陳文敏「好儍」,有違程序公義,隨時可被司法覆核。
記者:雷子樂
根據規則,校委會大權在握,戴耀廷以法治角度拆解這批掌權的局內人為何有干預大學自主。他指出,規則是指明文,規矩則是指慣例(convention)。香港沿用英式制度,規則可「寫得好盡」;但會以規矩,即慣例,補足制度上不民主的地方。「就好似英女皇,佢話晒事,但個convention令佢權力虛化咗;但𠵱家你揸番實個規則,反而損害咗院校自主」。
人事任命,是大學自主的重要一環,過去一直由遴選委員會物色人選,交予校委會通過,從不會辯論遴選委員會的決定。戴續稱,若然校委只強調他們擁有權力,這只是最低層次的法治,「所有嘢跟規則去做,而不問規則內容有冇問題,係一種好膚淺嘅法治理解」。法治重點,在於制衡,「但𠵱家你用盡權力而漠視制衡」。
籲港大學者發聲
校委李國章近日說對陳文敏任副校,由支持變成不支持,戴耀廷認為,李正為否決陳的任命鋪路,「佢(李國章)真係好儍,如果我哋知行政法,佢一咁公開講,已經bias(偏見)啦,到時可以JR(Judicial Review,即司法覆核)你啦。你講明咗唔支持佢,未睇報告,已bias啦,你好明顯有個prejudgment,咁你肯定唔公正,咪可以JR你」。但他補充,司法覆核的政治效果,就是會傷害港大,受影響的人也未必想走到這一步。
對於袁國勇辭任校委,戴耀廷撰文表示失望,「個個人選擇走,香港冇㗎啦」。但他本人不打算參加補選,「我色彩太鮮明,俾人標籤咗」,若將來要接受紀律研訊,也要避席有關會議,「最好係啲立場清晰嘅人去選」。他更希望,更多土生土長的港大學者為事件發聲,「如果坐喺校委會出面坐嗰班唔止係學生,全部講座教授都坐晒喺度,唔衝入去,你諗吓效果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