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ETF與主動基金的分別

基金觀點:ETF與主動基金的分別

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ETF)與主動型互惠基金均具備分散投資的作用,大家可比較兩者在投資成本、回報及流動性上的分別,從中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在投資成本方面,由於ETF旨在追蹤基準指數的表現,投資組合基本按照相關指數的成份股釐訂,管理費因此普遍較主動型互惠基金低。而在交易費用上,ETF基本上與股票相同,主動型基金則多半會在投資者認購基金時收取認購費,投資成本往往較ETF高。
回報方面,ETF屬被動型的指數化投資,因此,回報與基準指數相若;而主動型互惠基金以回報則受較多因素(如:基金本身的投資策略、基金經理的經驗、團隊的穩定性等)影響。

ETF在港日漸普及

在個別的投資領域,ETF的表現方面其實不遜於主動型基金。以較具效率的美國股票市場為例,某些普遍的類別如價值型標普500指數及標普500核心指數,其過去五年表現較互惠基金出色。然而,當涉獵一些交易量及效率較低的市場,如投資者較喜歡某些基金經理的投資取向及傾向高度集中的投資策略,主動型投資策略便可能較為合適。
流動性方面,ETF在交易時段內可隨時買賣,讓ETF投資者更靈活調配資產,更可充份利用短線買賣機會獲利。
不經不覺,ETF在香港已有15年歷史,iShares安碩去年的投資者調查顯示,認識ETF的香港受訪者比例較認識互惠基金的多;港交所《個人投資者調查2014》結果亦顯示,證券投資者中多達30.5%有投資ETF,較2011年的20.9%大幅增加,而在港上市ETF數目持續增加,也顯示本地市場對ETF的需求甚為殷切。
隨着香港投資者對ETF認識加深,ETF有望成為建立投資組合的必備選擇。

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

本文件由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編製,只限作參考或教育用途且並未被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並不構成提呈發售或勸誘買賣任何證券或 iShares安碩基金,或向居住於當地證券法禁止有關提呈發售、勸誘或買賣活動的司法管轄區的人士進行提呈發售或銷售。
投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本金。過往的表現對未來的業績並不具指示作用,亦非未來回報的指引。指數的回報表現並不反映任何管理費用、交易成本或費用。指數未經管理且不可直接投資。本文件僅載有一般信息,並不代表一般或特定的投資建議。所載資料並無考慮閣下的財務狀況。閣下應就個人的目標、財政狀況及需要,評估有關信息對閣下來說是否合適。
本文件可能含有「前瞻性」信息。這些信息可能包括預測、預報、收益或回報估計及可能的投資組合構成。本文件並不構成對未來事件的預估、研究或投資建議、也不應該被視為購買、出售任何證券或採用任何投資策略的建議。本文件所載的任何意見,反映本公司截至2015年8月6日的判斷,可因其後的條件轉變而作出變動。本文件所載的信息及意見取自貝萊德認為可靠的專有和非專有來源,並不一定涵蓋所有資料,亦不保證其準確性。未經貝萊德的事先書面批准前,任何人士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以任何方法(電子、機械、錄製等其他方法),複製、儲存於檢索系統、傳送或分發本文件的任何部份。
iShares安碩®及BlackRock®乃BlackRock,Inc.,或其附屬公司在美國及其他地方的註冊商標。所有其他交易商標、服務標記或註冊商標乃為所屬者擁有。©2015 BlackRock,Inc.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