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屹立半世紀的《新報》結業,隨即爆發《成報》暫停印刷版,為今年7月的傳媒風暴揭開血腥序幕。兩報的主事人坦承紙媒路難行,前《新報》社長顧堯坤歸咎員工不願「轉身」,豪言「未來媒體要成功嘅話,成個newsroom唔可以超過35歲。」《成報》執行總編輯劉美儀則表明未來會鎖定海外華人讀者,以報網合一方式銷售內容,務求殺出血路。
《新報》死因眾說紛紜,被員工批評一手摧毀該報的前社長顧堯坤,認為員工責任最大,「一架大貨車,要轉彎係好辛苦,單車就轉得快,我要轉,員工ready未先?你睇外國,好多媒體已經無再分開編採,手機影埋、upload埋,香港大部份傳媒係同時代脫鈎。」
《成報》盼報網合一
顧堯坤指《新報》一直銷量穩定,但作為紙媒一員,經營非常困難,「你同廣告商講紙媒,佢連時間機會都唔會畀你,根本完全冇興趣。」他認為未來媒體要成功,newsroom必須年輕化,「因為人係最難改變,如果我係投資者就寧願搵個新product行,因為輕身,一百幾十萬一個月,皮費輕,易適應。」
今日印刷版復刊的《成報》,執行總編輯劉美儀不似顧堯坤悲觀,認為該報有忠實讀者,免費報和網媒對銷量的影響輕微,但要改變很困難,「啲長期讀者會睇唔慣,改少少嘢都會打嚟畀意見。」要吸納年輕讀者,惟有反其道而行,年初推出雜誌《Mind》,下一步希望做到報網合一。
電子版《成報》的主要巿場不在香港,而是內地和海外華人。她認為紙媒有存在價值,「網上太多資訊,分辨唔到真假,報紙始終係經報刊註冊處登記,有法例規管,我對我出嘅嘢負番責任,紙媒既公信力始終高啲。」她指網媒新聞零碎,讀者難看到整件事來龍去脈,紙媒在這方面有優勢。
■記者張嘉雯
紙媒陷寒冬
《新報》(停刊)
《成報》(一度暫停印刷版)
《壹週刊》(裁員一半)
《忽然一周》(20周年紀念號變終結號)
《晨報》(未出已停刊)
《爽報》(停刊)
《新晚報》(復刊後再停刊)
新媒體崛起
《100毛》及《毛記電視》
《立場新聞》
《香港01》
《Hong Kong Free Press》
《端傳媒》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