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香港儒林傳(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新香港儒林傳
(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去年十二月,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文敏獲大學遴選委員會推薦出任副校長。但他是公民黨員,屬民主派,一罪也;眼看中共撕毀《香港基本法》,不肯效仗馬無聲,二罪也;擔任法律學院院長期間,沒有越職阻撓副教授戴耀廷發起民主運動,三罪也。於是,中共報章連篇累牘,抨彈陳文敏「重政治,輕學術」;大學校務委員會也諸多砌詞,就是不委任他做副校長。港大學生不忿當局扼殺學術自由,幾番據理陳詞,不獲理會,忍不住闖入校務委員會會議廳。這一闖,教人大開眼界。
首先,會議廳上,有醫學院教授盧寵茂者,在人群之中,突然軟柔柔倒卧地上。他先說「給踢了一腳」,第二天就改口說「右膝撞到東西」,第三天還不得不否定同事李國章所謂「盧教授遭推倒扭傷」說法。畢竟現場錄影昭昭在目。不過,那巧妙的一跌,已可陷學生於「襲擊」罪,共家警察也已馬上出動重案組,務求百般羅織。
另一校務委員李國章,表現和盧寵茂一樣高明。他懶洋洋半卧安樂椅上,笑對高呼「無恥」的學生,還反問着他引咎辭職者:「辭職?我殺人放火嗎?」沒有見過這位學者風範,不可能真正明白文豪歐陽修一句話:「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
同時,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校長馬斐森、港大各學院院長等,相率譴責學生「使用暴力」,「擾亂大學正常作業,行為不文明」。原來大學隨政治指揮棒行事,才算「正常」;倚仗強權警力,欺人奪理,則是「文明理性」。新中國這頁香港儒林傳,可以千載垂輝了。
舊中國東漢儒林傳,記載的是另一類故事。東漢初年,光武帝為矯王莽一朝士大夫無恥之風,大力提倡氣節,每到一地,「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於是儒學大行,京師的太學以至地方的庠序,「所談者仁義,所傳者聖法也」。這風氣,直到漢末不替。桓帝時,直臣朱穆要查辦宦官趙忠惡行,反遭桓帝下令拘捕,要送去服勞役。太學生劉陶等幾千人不忿,詣闕上書,說願代朱穆服刑:「朱穆處公憂國,志清姦惡……臣願黥首繫趾,代穆校作。」桓帝固然昏德,但還沒有對學生所請充耳不聞,沒有責學生「擾亂朝廷正常作業」,更沒有假裝昏倒嫁禍學生。朱穆得放赦回家,後來還獲拜為尚書。東漢學風盛極一時,「匈奴亦遣子入學」,士風為後世津津樂道,都是光武帝褒勵氣節之功。有光武自然有朱穆等士大夫,有中共則自然有盧寵茂、李國章、馬斐森等學者(《後漢書》卷四十三、七十九)。
今天,大陸學生一有機會,就留學歐美,習近平的千金當然不例外。而新香港也越來越多學生負笈外國或臺灣。盧、李、馬等學者,都可以解釋其中道理。《後漢書》說:「王莽之際,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後漢書》作者言重了。假如王莽那個時代也算禮崩樂壞,今天這個時代該怎麼形容。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