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拍攝《聖山》的智利名導演佐杜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籠裏出生的鳥認為飛翔是一種病。」生於內地商人家庭的容婆婆,因50年代內地土地改革致家財盡失,60年代又因文革遭以言入罪,為了逃出籠牢,年近半百仍來港打拚,投奔自由。至今活了85載,依然形單隻影。獨居的容婆婆,每月只依靠3,000元綜援過活,使用十多年的雪櫃及洗衣機故障,但無力更換,盼善長伸出援手。
記者:潘婉玲 攝影:周子惇
「香港最好就係自由!」訪問中,容婆婆重覆說著這句話,只因於內地半個世紀,見盡極權的可怕。
容婆婆生於商人家庭,爸爸白手興家開設布行,雖非大富大貴,但從小有工人侍候;只是,一切美好歲月,皆隨共產黨當權而結束。那時,容婆婆才只有20歲,「全家跪喺祠堂被批鬥,我爸爸背脊俾人打到疼晒....」相隔逾甲子,這些畫面,仍舊是婆婆心中抹不去的傷痕,為了劃清界線,昔日的朋友與一家斷絕來往,「見到都扮見唔到」。
年輕時,被評「出身唔好」,飽受歧視、白眼,「個個叫我地主女,喺條街都無啦啦俾人一巴摑埋嚟。」即使睡覺也不得安眠,「衫都唔敢除,半夜有人拍門查戶口。」硬性子的容婆婆乾脆終身不嫁,「睇我唔起仲嫁畀你?」
1979年,內地改革開放,容婆婆馬上申請來港,惟來港前卻遭政府以「思想不正確」關進祠堂,並進行長達10個月的洗腦教育,那裡居住環境惡劣,讓她如今經常風濕骨痛。來港後投靠哥哥,婆婆先後到酒樓推點心車,及當清潔工,收入僅夠糊口。
如今,容婆婆獨居於公屋單位,每月只靠3,000元綜援金過活,骨質流失需依靠拐杖活動,偶爾有朋友來訪,日子清貧卻樂得自在。「我依家係乜都冇,但唔駛擔驚受怕。」容婆婆對物質要求不高,惟使用10多年的雪櫃及洗衣機故障,無力更換,盼善長伸出援手。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容婆婆」的需要,正籌募善款助她購買雪櫃,盼有善心人伸出援手。
「容婆婆」捐款編號:C3967
網上捐款: http://bit.ly/1nQRth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goo.gl/eYKB89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s://goo.gl/qVvmiB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捐款方法: http://bit.ly/1mxhIET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