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爭取人民幣於今年底,獲准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成為特別提款權(SDR)貨幣,IMF官網公佈,董事會將於11月進行年檢議決,但為了配合人幣若准入SDR,調整過程更順暢,SDR一籃子貨幣的每年更新限期,將由今年底延後至明年9月底。
記者:劉美儀
綜合銀行界及經濟師意見,此舉意味人幣「已非常接近加入SDR行列」,調整時間延後只是技術細則的需要。分析指,中國將進一步在人幣兌換自由度、外滙及國債市場的靈活度,作出更寬鬆安排。成為SDR貨幣,有利提升人幣國際使用程度及作為儲備貨幣認授性。
SDR貨幣組合現包括美元、歐元、英鎊及日圓等4種貨幣,根據章程,IMF每五年於11月年會時,檢討SDR組合貨幣更新(今年是年檢)。
銀行界對納入人幣樂觀
IMF上載的調查文件顯示,該會執行委員會已召開非正式會議,為SDR年檢作前瞻討論,並釐清技術細則及法律框架,文件引述IMF董事Siddharth Tiwari指,「人幣是目前SDR籃內,唯一達到出口標準卻尚未成為SDR的貨幣。」他認為當前焦點,為人幣是否符合SDR「自由使用」指標。
對於延後SDR籃內貨幣調整限期9個月,Tiwari解釋是為了回應用家需要,延後時限可令調整過程更順暢。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認為,延後調整時限是技術細則準備,反映「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已去到好接近進入SDR要求」,否則若尺度相差很遠,便應再等五年毋須延後。以IMF一貫關注外滙、貨幣及國債市場的流通性看,他預期中國會加大放寬,外國投資者進入內地債市,「作為儲備貨幣,要畀外國主權基金可以隨時買到國債。」
法巴首席中國經師陳興動表示,「讓人幣今年內加入SDR的可能性比較樂觀」,但內地救市「肯定有很大負面影響」,故人幣實際加入籃內組合,可能需要一段準備寬限期。東亞銀行(023)首席經濟師鄧世安亦指,IMF文件為人幣加入SDR理據,提供「正面訊號」,人幣滙率近月橫行,主要是出口弱而非股災因素。
人幣在岸價昨收報6.2096,無升跌,離岸價則微升至6.2178。滙豐亞洲外滙研究部主管Paul Mackel發表報告指,無論今年或明年,「相信人幣獲准加入為SDR具備良好機會」,他不預期此舉會對人幣資金流向有重大影響,但在美國加息及內地寬鬆貨幣政策下,人幣兌美元料「有些少貶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