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籽】嘴巴要防曬 有色唇膏勝lip gloss

【扮靚籽】嘴巴要防曬 有色唇膏勝lip gloss

【扮靚籽:美妝解密】
進行戶外活動,以為搽足防曬,但偏偏掛萬漏一,就如以陽光與海灘聞名於世的巴西,去年進行研究,發現即使在海灘工作,只有3.6%工作人員使用防曬護唇產品。皮膚科醫生陳湧提醒,唇部皮膚容易曬老起皺,長期暴露於紫外線下,會增加患唇癌風險。朱唇防曬抗衰老,有甚麼需要注意,十問十答話你知!

Q

記者
A

皮膚科醫生陳湧

Q

為甚麼唇部也需要防曬?
A

嘴唇本身沒有黑色素保護,較容易受紫外線影響,包括令它曬傷和加速老化。
Q

唇部老化有何迹象?
A

嘴唇的老化現象,沒那麼明顯,很多時候都只是多點皺紋,或雙唇厚度比較薄,但這些是很經年的傷害,不會即時發現,容易讓人忽略。

有光澤更易吸光

Q

如何防止唇部曬老曬傷?
A

最好搽有色唇膏,防紫外線的唇膏更有效。如果只用有光澤但沒有防曬成份的唇彩,反而會更容易吸收紫外光,比起不搽唇膏,問題更加明顯。

Q

建議使用哪些成份的防曬護唇膏?
A

嘴唇比身體其他皮膚敏感,建議盡可能用低刺激性的防曬產品,如物理性防曬成份,包括鋅、鈦等氧化物,避免使用化學防曬成份,如常見的Oxybenzone。

唇部皮膚較敏感,皮膚科醫生陳湧建議避免用Oxybenzone等化學性防曬成份。

Q

唇色越淺色,越容易曬傷?
A

唇色沒有太大關係,唇色紅潤與否,與血管密度關係較大,沒有護唇功效。
Q

聽說椰子油可用於唇部防曬,真的嗎?
A

椰子油、馬油等只有潤膚功效,當中沒有防曬成份,做不了防曬的工夫。
Q

吃下護唇膏的防曬成份,對身體有壞影響嗎?
A

防曬成份含量不算高,容易排出體外,所以不需太擔心。
Q

面部或身體防曬品,可以用在嘴唇上嗎?
A

用在面上的防曬用品通常刺激性較高,嘴唇未必承受到,通常用獨立的防曬潤唇膏。
Q

防曬護唇膏需要用卸妝產品清除嗎?
A

有防曬功能而又有顏色的唇彩或護唇膏,顏色比較強烈,建議用卸妝產品卸除。一些只有防曬成份而沒有顏色的護唇膏,就沒甚麼所謂。

同時留意PA值

Q

多少度的防曬護唇膏,才能提供足夠保護呢?
A

若進行戶外活動,使用SPF 15就足夠。如果搽了光澤度較高的唇彩,用SPF 30以上的比較好。SPF只顯示防UVB的能力,除了SPF外,也要留意防UVA的能力,即PA數值,建議使用PA+++或以上的護唇產品比較好。

防曬唇膏睇真啲

(推薦度以5★為最高)

物理防曬 用得安心

防曬度數:SPF 25
賣點:五款產品中,唯一除了標示SPF數值外,還標示PA數值,清楚說明同時具防UVA和UVB功效。鎖水精油防止唇部水份流失及填補唇紋。
評價:使用物理性防曬成份二氧化鈦,可以阻隔UVB和部份的UVA而刺激度低,配方令人安心。添加了硫酸鋇,其白色天然色素,具中度遮瑕力,唇色較深的人,用後可增加明亮感。淡淡玫瑰香味,清新怡人。
推薦度:★★★★★

Anna Sui Protective Lip Balm 3g $225

成份刺激 或會致敏

防曬度數:SPF 15
賣點:防曬成份提供有效防曬效果,能防禦不同頻譜的紫外線。含羊毛脂、蜂蠟、維他命E等滋潤成份,能有效撫平唇部肌膚。
評價:具草本植物精油香味,但此產品含有化學性防曬劑,如Oxybenzone和Padimate-O,雖然可吸收UVB及部份UVA,但刺激度較高,根據皮膚科醫生所說,或有可能引致敏感,唇部特別敏感女士要留意。
推薦度:★★

Elizabeth Arden Eight Hour Cream Lip Protectant Stick Sunscreen 3.7g $108

含胭脂蟲 素食者注意

防曬度數:SPF 15
賣點:豐富維他命成份滋養唇部,不含香料,通過過敏性測試,不會引起雙唇敏感及刺激。
評價:配方含有7.5% Octinoxate,以及5% Octisalate,兩者都是化學性的紫外線吸收劑,主要抵擋UVB,另外還添加物理性防曬成份二氧化鈦。唇膏呈淺紅色,色素來自CI 75470色料,以胭脂蟲提煉而成,素食者慎用。
推薦度:★★

Laura Mercier Lip Balm 3.5g $185

售價便宜 四小時防水

防曬度數:SPF 30+
賣點:蘊含維他命E及蘆薈萃取物,能滋潤並柔軟雙唇。提供防曬保護,同時4小時防水,免受紫外線傷害。
評價:主要防曬成份有四種,包括Octyl Methoxycinnamate、Octocrylene、Oxybenzone和Methoxydibenzoylmethane,全都是化學性防曬劑,能防禦UVA和UVB,配方存在致敏風險,但較便宜,對皮膚不易敏感的人來說相當吸引。
推薦度:★★★

Natio Moisturising Lip Balm SPF 30+ 4g $38

記者:彭海燕
攝影:楊錦文、黃子偉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