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手作人顏文亮(Momo)從事皮藝手作十五年,今回首次擺攤,「因為我近乎足不出戶,只在工作室教班,是時候出去看看其他手作人在做甚麼,交流一下。」在英國修畢時裝設計回流香港,Momo由一個人靜靜做皮袋,到自立門戶教皮藝愛好者做自己喜愛、獨一無二的作品,用針線縫製的器物無所不包,但他最希望將自小所學的各種媒體技巧揉合一起,創造新的東西,全因他覺得「唔同嘢撞埋一齊,先至最香港」。
表面上係公事包 其實係茶几
「 修讀時裝設計,我學會做衫,但在小學時我已自學織手繩、中學時學織冷衫,後來讀設計時學會用衣車和勾針,返港開設這個工作室初次接觸木工,自己鬭木做傢俬,我好想有日能夠將一路以來所學,混合成一件新的東西。」三年前有機會獲邀到比利時參展,Momo小試牛刀,以「流動傢俬」為概念做了三件變身皮具。「小時候
家中廚房放鹽糖的牆架,我想試試可否和一個背包合體,背包下方的木架就是調味架的造型,而背包打開可成為一個簡便的小攤檔,在他鄉旅遊也開邊走邊擺檔。」
香港精神:不單一
不跟消費潮流,Momo覺得自己動手做更能發掘事物的可能性,獨沽一味只會故步自封。「我覺得將不同東西 Mix在一起,是很典型的香港。試想想茶餐廳有英國菜、美國菜、越南菜、泰國菜;所有東西已不再單一化,你需要將不同的元素混合在一起,才適合在香港生存。」
撰文:呂雪
攝影:馮就康、李錦鏵
(特約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