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校委會委任副校與房屋署的鉛水事件,未來幾個月仍會不斷見報,因為能「一錘定音」的關鍵人物仍未出現,令整個事件懸而不決。
港大事件的首席副校長,將會決定應否接納陳文敏的任命,這是校委會給他的工作,也是他的榮耀(比校委會及校長更有決定權)!至於鉛水事件,雖然已有兩個調查委員會正在進行調查工作,但由於同屬自己人查自己人,為了不讓立法會的反對派有機可乘,政府主動成立獨立委員會,由一名主席及一名委員組成,為了要提高委員會的公信力,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現已密切接觸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出任主席。
由首席副校長到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這兩位主角一日未現身,公眾仍不會對港大及政府的跟進工作暫時收貨,批評吵鬧之聲仍會不絕。不過,甚麼人會有足夠的能量與能力,去為港大及政府完成這個從未有過的「歷史性使命」?
認清劉江華取代曾德成及張雲正取代鄧國威的快速,政府「揀蟀」絕對可以很快,也不愁沒有合適人選,唯一的擔心是傳媒及公眾的反應而已。說這話的人大概沒有想到,劉江華與張雲正即時走馬上任,甚麼都不做也可最少做到換屆為止(而這「不做不錯」,可能也是他們自保的最佳策略),但「首副」與「首法」卻沒有這個時間上的優勢和空間。
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本來說過,九月找到或找不到首副,陳文敏的委任與否也應作出決定,雖然如今未付諸表決,但首席上場後恐怕不出一頭半個月便要把這個炸彈拆掉,好讓新主席再無後顧之憂。同樣道理,鉛水恐慌若要徹底平息,獨立委員會也需馬不停蹄、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工作(比立法會議員更勤力,因此不用他們代勞),為公眾送上最後的定心丸。林鄭且已為此定出六個月的期限。
不論誰人當港大的首副,除非他從未與梁振英打過交道,否則傳媒多會標籤他為「梁粉」,而他在港大的工作性質則會是「黨委書記」。他不可能支持陳文敏的任命,因為若是這樣,校委會毋須「等埋首副」才作這個決定。他也不可能建議把這個副校長的職位取消,由自己兼任,因為這不應是他的權責,也不應由他建議或決定。況且沒有人會這樣「夜郎自大」:自尋煩惱、自加工作和自擴版圖,打亂大學的原來編制計劃,奪去校委會及校長的職權。
港大首副人選已成為萬眾矚目焦點,恐怕縱有三頭六臂,也獨力難支;鉛水調查涉及的問題更大更複雜,且涉及多個部門與問責,「首法」不可能同時也是建屋、食水、衞生的專家,加上只有一位委員,他倆的能力再高,恐怕再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去拼搏,也未必能在六個月內把所有調查工作完成。況且協助調查的相關部門會否全力配合,「首法」及其戰友其實不能控制及絕無把握,因為涉及的部門職權看似分明,但問題錯綜複雜,未經深入剖析釐清,外人根本不易即時分辨誰是誰非。
過去不論由立法會或政府成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不單主席極具公信力(所以多由退休大法官出任),委員亦集合業內最具權威人選(且多屬學術界及海外專家,以凸顯其嚴謹與獨立性);但今天這種作風與給予公眾的信心已蕩然無存,因為獲委任的人選多被視為「梁粉」或保皇黨,公信力及聲譽地位並不足以令調查結果廣為大眾接受。
選擇打退堂鼓者越來越多
毋庸置疑,「首副」與「首法」的工作及決定,隨時動輒得咎,誰人今天還肯為特區政府如此賣命,把個人的歷史及聲譽押上,也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答案。
港大校委會是內部問題,且完全由自己一手做成,現在把解鈴的責任交予首副一人而非全體「繫鈴人」,他日將不知會由誰人問責,只能不了了之;鉛水問題則肯定涉及外人,部門問責程度一定較輕,且不止由一個部門分擔,所以也較易達致結論,只要政府肯慷慨一點,除了全面換喉以保安全,也為居民更多驗血以釋疑慮甚至提供賠償,公眾其實不難收貨,所以「首法」除了工作同樣辛苦,其他風險應比首副為細。
現屆特區政府比任何一屆更「求才若渴」,皆因過去三年香港變天,過去獲邀出任「首副」「首法」等助政府一臂之力的人士無不即時答應,且視之為個人榮譽及服務社會之途,今天選擇打退堂鼓者越來越多,願意留任或接任者勇氣可嘉,但能否交足貨,還要看當事人及香港人的運氣。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