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藝文沙龍】
老夫婦蹣跚地走上山坡,經過香港藝術家與農夫聯手創作的《禾稻中的工字鐵》旁,他們不是來欣賞作品,而是彎腰為自己稻田修剪雜草而來,二人是新潟縣「越後妻有」寥落的七萬村民之一,看守着比東京還大卻嚴重老化的國度,這裏每年一半時間被豪雪覆蓋,成了文學家川端康成《雪國》的小說場景。孤影伴殘雪,不少老人會惆然自盡。2000年起,人去樓空的百年老宅、「殺校」而犧牲的荒廢校園、老人已耕不動的廢田,得以活化為藝術家的舞台,每三年舉辦一次世界最大戶外藝術節──大地藝術祭,引以百萬計的人流,為留守老人打氣,如今已來到第六屆。
在溶雪之後7至9月之間約50天,越後妻有是一所沒有蓋的美術館,村民是生活藝術家,人情是世上最美的藝術品。參與大地藝術祭,你先要忍耐交通不便的缺陷,雖然由東京駕車前往只需約兩小時,但展品與展品之間的距離可能要坐小火車再步行一小時,你更要接受在攝氏37度艷陽天下登高尋藝,並隨時被田間的紅火蟻咬着。但一切都值得的,幾天的藝術之旅,我深深感受到藝術的真諦。最深刻的體會是在一所荒廢小學的表演,來自各地的年輕人合力把用茅草紮成的巨龍搬進禮堂,再從狹小的門口搬出空地。一班語言不通的人合力做一件事,老村民有的自發指揮,有的打鼓助興,有的以親手種的新鮮青瓜慰勞大家,在妖獸都市走進鄉間,看到如此人間美事,拍賣場任何天價藝術品都比下去了。
參與的藝術家不乏響噹噹的名字,草間彌生、幾米、Marina Abramovic、James Turrell等,380件與大自然及社區共生的藝術品點綴了田間、農舍、廢校,藝術家與農村裏的老人家,還有世界各地的年輕義工一同創作,堅持「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份」的理念。藝術家想在某地方創作前,先要得當地村民或地主的許可與祝福,商討期間,藝術家往往把村民的故事滲進作品,村民又自發參與製作,城市與農村的交流在不知不覺間進行,省思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結果,最先被感動的,是藝術家與村民。
稻田工字鐵諷地產霸權
香港退休美術教師楊秀卓與袁易天等香港農夫,率領學生在越後妻有交流和耕種,更創作了藝術品《禾稻中的工字鐵》,諷刺香港地產霸權蠶食農地的畸形土地規劃。「起樓、起樓、起樓,這是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的資本擴張結果,建築用的工字鐵入侵耕地,你說多麼諷刺?」一直關注香港生態失衡的楊秀卓說,作品引發國際人士對香港瀕臨絕種農夫的好奇與關注。藝術祭的香港代表還有陶瓷藝術家黃麗貞,她的作品《恆河舍》融入當地,把農村內荒廢了廿年的樹屋變成創作基地,揭露一段感人的親情故事。建築師父親為子女打造這所悠閒藏身地,裏面滿佈童年回憶。但女兒不幸早逝,這裏從此荒廢,藝術家把閣樓打造成一個夢幻地方,讓其他人可以感受這家人的小確幸,進而引伸每個人心裏一所隱藏的樹屋。
藝術與社區融合是美好經驗,內地藝術家劉建華的陶瓷作品《遺棄》放置在一個廢棄的戶外相撲場中,在40多位村民幫忙下完成作品,產生新的意義。「當我見到來幫忙的村民都是六、七十歲老人家時,心裏一沉,覺得他們應付不了體力勞動,誰知他們一下子就搬好作品!」為了回饋村民,他決定在完展後任由村民拿取作品留為紀念。
另一內地藝術家蔡國強的裝置作品《蓬萊山》是今屆藝術祭的重要展品,他在里山美術館中心的池塘以綠色植物搭裝了一座假山,環繞着近千件由稻草製成的草船、飛機。他邀請了當地八十歲的老人指導紮草藝術,再由各地義工幫忙完成。今年正是太平洋戰爭70周年,東亞國家因多個島嶼的歸屬問題不斷起紛爭,他似乎在提醒人們再次反思和平。俄羅斯藝術家夫婦Ilya & Emilia Kabakov的作品《梯田》可說是越後妻有的代表作,他以犁田、播種、除草、割稻等農耕過程為藍本,在梯田裝置了農夫雕塑,也是農務的立體繪本。後來藝術家面對低潮甚至想退出藝壇,再度回越後妻有找靈感,繼而創作了被喻為他們事業另一個高峯之作《The Arch of Life》。
老農民期望多元藝術進駐
越後妻有背靠里山,面對日本最長河流信濃川,是馳名越光米的孕育地。妻有原本不叫妻有,而是諧音的「死角」,意指這片土地在深山老林,出入不便,昔日熱鬧的農村也隨着年輕人往大城市遷移而落得凋零。出生於新潟縣的策展人北川富朗是「大地藝術祭」之父,十多年前決定以藝術救農村,為大地策展。與其他國際藝博會不同,大地藝術祭的主角是藝術,更是大地,近400件藝術品刻意分散在六個地區,極度不便,卻是北川的精心部署,他希望城市人長途跋涉在田間和森林發掘藝術品時,能與大自然和村民接觸。「我的初衷是讓逐漸消失的村落中,老人能有開心回憶,最初他們很抗拒外人進駐,現在已開心地期待多元藝術入侵。」看似極嚴肅其實不然的北川,邊狠抽着煙邊對我說。
大地藝術祭以藝術之名,真正重視的卻是田地、城市化與社區議題,最初備受爭議,走到第六屆已與當地居民產生協同效應,活化了不少新社區,吸引近200萬參觀人次。北川回憶,在籌備第三屆大地藝術祭的2004年10月發生了中越大地震,藝術祭的方向改變為「幫助大地」,藝術家與義工開解老人,建築師幫助修繕重建一片頹垣敗瓦,每周的行為藝術就是除雪鏟雪。2011年3月,十日町市和津南町發生近六級地震,雪崩和落石更雪上加霜,許多房屋倒塌,本以為之後一年的藝術祭需要取消,但越後妻有和周邊居民竟拍心口應允,在藝術祭前靠自己力量修復土地,顯示當地人已把藝術祭當作己出而自豪。「未必人人能讀懂藝術,但只要你願意聆聽觀賞,大地本身是說故事能手。」北川說。
大地藝術祭
日期:即日至9月13日
如何前往:在東京成田/羽田機場,前往東京車站,再坐新幹線前往越後湯沢站,轉火車至十日町或松代等站,全程約四小時。
官方網站: http://www.echigo-tsumari.jp/
溫馨提示:越後妻有面積比東京還大,租車是常識吧。
記者、攝影:鄭天儀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