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9個月前港視(1137)開台,主席王維基刻意不做廣告,9個月後他力谷網購,今次卻轉軚豪花逾3,000萬元賣廣告,成為香港開埠以來首次在港鐵所有站落廣告的人,手法變了,但「以港行先」的核心價值未變,王維基的目標只是由打造「一個有民意支持的電視台」,變成建立「一個以香港為中心最大嘅購物網站」,下一步更會進軍東南亞及其他華語市場。
記者:石永樂
王維基再化身「推銷員」,「出咗廣告幾日,生意好合乎預期,24小時都有單落,凌晨3點、4點都有單落,比賣廣告前,生意多咗逾5、6倍,還在增長中,因我哋仲有好多嘢未做,報紙廣告,派40、50萬本catalog(每本附送100元優惠券)」。他自言是香港首位在51個港鐵站、3,268屏幕賣廣告,宣傳活動維時8星期,無非想「畀香港人一個訊息,HKTV mall係以香港為中心最大嘅購物網站」。
指港零售業需轉型
雖然王維基認為網購不會取代實體店,但認為香港零售業需轉型,否則「好大鑊」,因消費模式已變,而且變得很快,「香港人好落後,最慘係自己唔知自己落後……過往幾年,因自由行帶動,只要租到舖,每年就有幾十百仙增長……如果香港再無一個自己嘅網上購物大型商場,難以想像5至10年後香港嘅消費模式會演變成點樣,仲以為自己喺銅鑼灣就大晒」。
中大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認為,貨品獨特性及售價是網購成功與否兩大關鍵,港視今次亦將銷售產品擴展至日用品,現金回贈亦由原來的3%提高到5至15%(大部份為10%),但業界質疑,港視可能「賣一件蝕一件」,對此王維基始終不肯正面回應,僅重申零售業毛利率不低,一般超市毛利率32至35%,「以超市為例,100蚊生意,賺35蚊,15蚊交租,得番20蚊,但仲要承擔壞貨、其他開支,只賺3%」。但承認3,000萬元廣告開支今年難回本。
港視目前有超過7萬件貨品銷售,但王維基強調全是「正價正貨」,「一路唔希望價錢上競爭,否則就做水貨啦,bypass(繞過)晒所有進口商、零售商及分銷商」,冼日明亦提到,只要對手減價回應,港視便失競爭力。
每日派人到超市格價
王維基又表示,每日派6名「抄價員」去主要超市格價,不是要平過人,而是貼市,「我哋好乖仔,跟足市價去做,睇唔到點解(主要超市)有reaction(反應)」,王維基表示,暫不擔心會遭到地產商、超市的封殺。
自轉型電視業務後,港視股價由最高的5元回落至昨日的2.04元,王維基承認,若以股價看是失敗,並形容港視不是電力股、收租股,而是科技股。他無正面回應港人是否不支持港視,只說「香港人好忙,每日放喺娛樂嘅時間唔係好多……如有幸有下一次機會,一定會做得更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