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奴,這兩個字,令人又愛又恨。香港樓價一直高企,即使甚麼金融海嘯吹襲、股市波動,樓價受一輪衝擊,很快又捲土重來,重新踏上升軌。樓價越是上升,越多人恨搭上這架業主列車,成為「上車一族」。
每逢假期,單看售樓處總是擠滿不少睇樓人潮,二手屋苑亦有不少市民預約睇樓,便是置業情緒指數。
不過,樓奴這個身份好奇怪,未擁有這身份前,不少人恨擁有,當然亦有不少因為住屋需求存在,成為樓奴也可以說是為勢所迫,年輕人節衣縮食,為儲錢上車,莫過於一圓業主夢。除非一筆過付足樓價款項,否則,買樓就要供樓,一旦成為業主,責任跟隨而來,供款年期動輒20至30年。
當然,近年息口低,目前徘徊2厘多水平,供款金額的本金比重高,利息相對輕,與90年代平均供樓息率高達10厘,所謂「供極都未供到肉」差天共地,低息環境下,驅使更多人成為樓奴。
中原創辦人施永青兩年前曾指出,本港有六成二手業主已供滿樓,不用再借貸。換言之,這批供滿樓的人,已向樓奴說bye bye,即使未來加息,加幅多少,對他們而言,意義不大。
今年,距離97樓市高峯期已18年,假設當年入市買樓的買家,層樓至今仍未沽出,承按20年,尚有2年就向樓奴身份說再見,相信沒有一種離別,比起告別「樓奴」來得最令人興奮,最令人雀躍。
記者:湯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