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以來,土耳其屢屢傳出反中的抗議活動,在首都安卡拉、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堡,都有脫序行為。除了攻擊中國使館、中菜餐廳,也有韓國旅行團代為受過,另外在齋戒月期間,更傳出土耳其政府召見中國大使,表達對維吾爾族和宗教自由的關心,等於形成與中國之間的外交齟齬。就在這種情勢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突然訪華,大多數觀察家與分析者認為他此行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冷飯熱炒的導彈購置計劃、再來是空中閣樓的一帶一路/亞投行建設計劃。之所以會這樣形容,是因為在土中兩國當前的政治氣氛下,實在很難達成甚麼具體協議。
先說導彈購置,雙方目前釋放出的訊息仍是中國尚有得標機會。事實上,這只是外交辭令,讓雙方都有台階可下。要了解來龍去脈,得回到兩年前,那時安卡拉正在為西方諸國綏靖敍利亞的阿薩德政權而惱怒,也對華府重新接觸伊朗感到疑懼。此時北京以導彈低價折扣與關鍵技術輸出贏得了安卡拉的芳心,安卡拉決心要以導彈契約給西方盟友一點下馬威,證明數十年來土耳其奉行着獨立外交政策。詎料阿薩德政權在俄羅斯與中國的支援下竟仍站穩腳跟,再加上近年來伊斯蘭國(IS)的異軍突起,使得土耳其邊境更形危殆。因此,安卡拉無論如何都需要北約以及美國的力量,最明顯的改變即是安卡拉允許美軍使用吉爾利克(Incirlik)和迪亞巴克爾(Diyarbakir)兩個基地對IS展開空襲。可以想見,土耳其已和美國達成了一些交易,如中東局面近期未產生大變,則中國的FD2000導彈系統幾可確定出局。
維吾爾人問題制約兩國關係
此外,土耳其固然逐漸與中國在經貿合作上日益加溫,亦渴望中資挹注發展基礎建設,如中國的第一筆完工高鐵定單即是2014年的安卡拉——伊斯坦堡線,土耳其對於中國的反感卻有上升的趨勢。PEW在去年做的民調便顯示,有將近七成的人民並不喜歡中國,甚至有將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經濟崛起,反倒對土耳其不利。這可能是因為大量中國廉價劣質的產品傾銷入口,不僅影響土耳其本身初、中級工業生計,更產生巨額貿易逆差。儘管從2006年時任中國商務部長的薄熙來就已宣稱,「中國不刻意追求對土耳其的貿易順差,並為改善雙邊貿易不平衡作了很大努力」,到2012年的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又再度於中國——土耳其經貿合作論壇上強調,「中方不刻意追求對任何國家的貿易順差」。但這些顯然都不能改變土耳其人的猜疑,從前年至今,中國都是土耳其最大的逆差國,同一份民調顯示只有一成的民眾對習近平有信心。
最後要注意的是,影響土中關係最強的變數,乃是歷史榮耀感。這裏刻意不用民族主義,是因為在土耳其人心中,他們傳承的悠長國祚,並不亞於世上任何古國,而更勝西伐利亞(Westphalia)條約體系所延伸出的民族國家特徵。這點與中國人心理極其相似,命運亦可以類比,而尊嚴更是他們亟需奪回的珍寶。對於維吾爾人在中國的待遇,基於不干涉內政原則,安卡拉只能表示人道關切。但在古蘭經教義裏,「穆斯林四海皆兄弟」,隨着土耳其的復興,可以想見這種兄弟情將在未來強烈制約土中關係。土中關係若有進展,乃是種不情願的合作,說穿了,中國唯一可恃者,並非龐大的資金,而是土耳其難符歐盟標準的不耐。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