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校委本預期年初完成任命港大院長郭新證實 等首副非原意

多數校委本預期年初完成任命
港大院長郭新證實 等首副非原意

【本報訊】香港大學校務委員、理學院院長郭新昨日向學生發公開信,證實校委原本預期今年初就能完成副校任命;換言之,當初並無預期「等埋首副」。他又形容事件延遲至今仍未解決實屬不幸,導致校長馬斐森未能埋班。另一校委李國章卻質疑,若副校唯一人選陳文敏真的愛港大,不應再引發爭議。
記者:白 琳

香港大學理學院院長郭新

在校委會中代表教職員的理學院院長郭新昨就理學會的查詢,向該會會員、即全體理學院學生發公開信,回應副校風波。郭在首段即指學生是大學最重要的持份者,形容學生關注副校風波之舉是健康迹象(a healthy sign)。
港大校委會早前以等待首席副校上任為由,延遲副校長任命。惟郭新在信中透露,大部份校委(most of us in the council)原本預期今年初即可處理副校長(學術人事及資源)任命,「我們並無料到此事會延遲至夏季」,導致校長馬斐森未能盡早組織其工作團隊,輔助他實踐大學願景,實屬不幸(most unfortunate)。郭新強調,將會繼續與其他校委合作,盡快解決副校任命。但他也申明這只是個人立場,並非代表理學院。

籲學生守護院校自主

郭又承認,他是上月24日要求校委會主席梁智鴻在28日會議重啟任命討論的校委之一,其他聯署校委包括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日前辭職的研究生代表Arokiaraj,以及大學職員代表張祺忠及吳國恩,一共5人。10名院長上周在衝擊事件後曾經發聯合聲明,批評學生擾亂校委會會議的行為不文明,郭昨日在信中呼籲,學生及大學繼續守護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的核心價值,但最有效的途徑還是經制度內的渠道改變現狀,學生可透過不同層級的學生代表發聲。本身是天文學專家的郭新上周二並無出席校委會會議,他是4名經教員選出的教員校委之一,任期至今年12月8日。
今年5月才加入校委會的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表示,郭的公開信反映拖延任命並不合理,「應該一早處理好,但𠵱家仲未處理到,原因又非常之牽強。合理推斷係,當中有人想透過某啲荒謬原因去延遲任命」。

官媒「勸退」陳文敏

另邊廂,在學生衝擊當晚遭包圍的李國章在明珠台節目《清心直說》中稱,按陳文敏的資歷,曾經想過投票支持他出任副校,但似乎他近來不想出任,「若他真的如他所說愛港大,造成這麼多亂子,他應反思『我是否想在我所屬或我愛的大學中造成這麼多爭議?』但他沒這麼做,而是繼續」。
《人民日報》海外版則發表署名文章,認為陳文敏退出候選副校長是維護港大的最佳選擇。文章形容激進學生「無法無天」、「完全失去理智」,是因為反對派洗腦和煽動教唆;又指若陳當上副校長,爭議與質疑都不會停止,如果陳一如他所言「不看重」被委任,以退為進、退出候選,是維護港大、維護社會共識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