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無味精 真高湯

【飲食籽】無味精 真高湯

【飲食籽:識飲惜食】
甜酸苦鹹後,被稱為「第五味道」的鮮味,被喻為是通往美味之路的密碼。其中味精或增味劑,撒一大把即有鮮味效果,向來被視為是提鮮的捷徑。全球最大罐頭湯生產商金寶湯日前宣佈,將停止在兒童濃湯中加入味精,新配方如何仍是未知之數。
今天味精雞粉當道,林林總總、方便快捷的增味劑,卻不自覺令我們味覺變得遲鈍,越來越難食出真味。要追尋這種天然雋永的味道,並非沒可能,或許代價是,要付出更多的金錢和時間。

日本高湯 昆布鰹節的結合

日本高湯即是昆布木魚湯,色澤如水般清,帶甜,是日本廚師提鮮的傳統方法。

味精是由日本人發明,而鮮味同樣是由他們率先提出。日本廚師早已懂得利用昆布醃魚保鮮,或利用昆布、鰹節(木魚)及水製成高湯(dashi)入饌,為食物注入鮮味,其中昆布中的穀氨酸(glutamatic acid)加上鰹魚節中的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是把鮮味倍增的密碼。每個廚師都有不同的秘方,經常運用於湯頭或醬汁。
吟彩行政總廚小川賢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熬高湯,每日如是,不假手於人。「高湯好與壞,絕對是影響菜式的質素,對廚師攸關重要,所以我會特別緊張。材料的產地、比例不同,高湯味道亦迥異,要經過反覆嘗試,才定出自家一套配方。」說罷,他默默低頭站在廚房一角,專注地計算高湯所需比例及時間。小川賢用北海道出產、經一年熟成的藏團昆布製作湯底。藏團昆布要經年月熟成,年期越耐價錢越貴,被公認為昆布中的極品。他先把藏團昆布煮一小時,然後放入厚削鰹節煮十分鐘,最後才放入薄削鰹節及薄削鮪節再煮十分鐘,即可隔渣備用,其間要不停篩走面層的泡沫,令湯色保持通透,寸步不離。雖然熬湯所需技巧看似不大,但製作鰹節背後卻需大量功夫,鰹節即是柴魚肉,經煮熟後以橡木煙熏再焙乾,前後須經過十次反覆發酵,才成為荒節,即是鰹節。鰹節須經刨絲後才烹煮。高湯色澤像水般清,呷一口,絲毫不鹹,卻有甜香、清新輕巧的感覺。
壽司店鮨魯山,亦用昆布漬提鮮,把當造的魚生片如小肌魚放在兩塊昆布間醃製,既去腥亦增添鮮味。

吟彩的海膽蓴菜拌木魚湯箒喱,將高湯凝固成箒喱,單食味淡,和海膽同吃,卻有說不出的甜。$150

放入木魚後,湯的面層會浮上泡沫,需要不停篩走,令湯色保持通透。

行政總廚小川賢視高湯為菜式靈魂所在,每天親自熬湯,寸步不離。

鮨魯山把當造的小肌魚去骨,以昆布漬醃足一星期,醃後顏色較白。

用的昆布漬把魚肉放在兩片昆布間醃製,去腥並誘出鮮味。

吟彩
灣仔交加里32-38號
鮨魯山
灣仔活道18號萃峯地下2號舖

$128有機菜 貴在濃厚拉麵湯底

日本有高湯,中菜亦有高湯,甚至是上湯及二湯,每家粵式酒樓都有熬製,材料大同小異,不外乎老雞、豬骨、赤肉及金華火腿,但大部份卻要借助味精或雞粉來提味,原因暫且先賣關子。
來到中菜館SOHOFAMA,你或許會驚訝,面前的一碟本地菜份量不多,卻索價128元。先計一計數,白菜是取自元朗錦田自家農場,採有機種植,需時個多月,每斤成本要30元。它的上湯用兩隻老雞、8斤豬骨、3斤赤肉、西班牙黑毛豬火腿及50斤水,每日用十小時以大火熬製,和傳統中式酒樓略不同,熬出來像日式拉麵湯底般濃厚,每次熬湯的材料約需700元。食物成本佔了開支近半,目的是為了盡量做到無添加,不加味精及雞粉。
「若在連鎖大酒樓,這個食物成本很難營運,要講健康,最現實問題還是錢。」總廚邵家誠說。他入行20年,曾在不少連鎖大酒樓、上海菜館掌廚,「大部份中菜師傅慣了落味精。最初老闆叫我不落,我沒有太大信心,後來老闆問我:『你會煮這些味精菜式給你家人吃嗎?』因這句話令我決心嘗試。」不下味精和雞粉都能煮出好味道,關鍵在於食材,店內大部份是有機食材,像白米、蔬菜、肉類等,棄用急凍貨,醬料由本地醬園出產或自家製,彌補菜式少鹽糖造成的味淡。雖然沒有證據指有機食材等同鮮味,但食材以天然種植或養殖,應較易嚐到食物的真味。餐牌有八成菜式都會用上湯來提鮮,但他說仍有不足。「我們的味道與味精有別,有客人嫌味淡,我們嘗試解釋,這是我們的一份堅持。」

黑蒜本地菜,沒油膩感,以黑蒜的甜香為主味。$128

總廚邵家誠出身傳統中菜,自言不落味精或雞粉是一種挑戰。

土匪吔草牛,用有機牛,醬汁不是一般濃油赤醬,較輕盈。$168

每日以十小時熬製的上湯,模仿日式拉麵熬湯的方法,味偏濃,菜牌上有八、九成菜式都會用到。

SOHOFAMA
中環鴨巴甸街35號元創方A座地下09-14號

節省成本 雲吞麵含淚加雞粉

關於味精的爭議,到底是好是壞,至今仍莫衷一是。在煤氣中心曾開辦味精講座、私房菜吳師府的總廚吳永皓並不反對味精,有逾20年中廚經驗的他說:「食物要完全做到無添加,可能只能白灼,大部份醬料像魚露、蠔油等有增味劑在內。至於若提取鮮味,完全不加味精,只有用高湯入饌才夠味。但高湯以一斤碼(材料)煲成一斤水,已是可做魚翅的湯頭,成本極高。」他說,大部份雲吞麵均加味精或雞粉。位於大埔的暢和麵家,雲吞麵口碑佳,湯底以蝦角(蝦米碎)、大地魚及新鮮豬筒骨等材料熬製,用湯底來浸雞添味,並加上一點雞粉。「一是成本,二是味蕾,價錢和成本要等於熬魚翅湯一樣,小量增味劑可提高味蕾敏銳度,吃時會較鮮味。」老闆袁廣堅說。

湯底以小量雞粉提鮮,但吃後沒有口乾,秘訣在於不加鹽。$22

雲吞麵湯底每日不斷以蝦角、大地魚及新鮮豬筒骨等材料熬製。

暢和麵家
大埔寶湖道3號寶湖花園商場二樓222B號舖

無味精無雞粉小店

逐隻蜆挑沙

店主主力做海鮮小菜,每日早上由老闆盧建新到流浮山魚市場入貨,親力親為,人手逐隻挑走蜆內沙粒,只用天然材料如薑、葱、蒜等炮製食材。
平均消費:約$200
蜆勁村盧爸爸私房菜
大埔翠怡街3號
翠怡花園C座地下9A1號舖

心機家常菜

菜式簡單,大多是平日在家吃的家常菜,一無味精,二不熱氣。招牌有蒸飯,有黃鱔、田雞等不同拼法,每日新鮮從附近街市入貨。濃白色的魚湯亦是心機作,用上十斤鰂魚熬三小時,連魚骨也煲到溶溶爛爛,誠意十足。
平均消費:$150
粥棧小廚
筲箕灣東大街8號 東寶大廈地下

順德手工菜

老闆呂耀源是順德人,晚市做順德小菜及預訂菜式,其中有不少手工菜式,如拆魚羹等,午市則做外賣兩餸飯,每天十款,街坊客最多。另有老火靚湯,十斤豬骨熬四小時,很有住家味道。
平均消費:$250
順德爺爺私房菜
深水埗大埔道128號
逸華軒地下A舖

取代味精有辦法

大地魚粉,在六、七十年代味精還未流行時,普通家庭都會自製,因魚肉積聚大量蜆類的濃郁鹹香,可增添香氣。$55

冬菇粉,屬添味劑一種,比味精或含化學劑的調味料健康,但提鮮效果稍低。$60

蝦子,是最早期中式味精,昔日屬貴價貨品,一両上等蝦子已是普通人半個月人工,是高級酒家或有錢人用來做菜的調味料。

天然椰子號
北角馬寶道1號K地下

味精大事表

【1908年】味精面世。日籍教授池田菊苗採用水提取和結晶的方法,從昆布中分離出穀氨酸,並將其味道命名為鮮味(umami)。

【1909年】味精推出市面,並取名為味之素(AJI-NO-MOTO),意即日文的風味之精華。

【1923年】中國化學家吳蘊初,利用小麥麩生產出穀氨酸,在上海創立天廚味精廠,寓意可媲美天上庖廚,註冊「佛手」商標。

【1954年】
台灣成立味正食品廠,以生產味精為主,即是現在的味丹。

【60年代】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加工食品蓬勃,味精得以普及,至此攻陷西方市場。

記者:何嘉茵
攝影:許先煜、梁志永、潘志恆、林栢鈞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