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轉型後無航海課程

2001年轉型後無航海課程

【本報訊】「赤航之父」區劍雄任校長39年的香港航海學校,建立於1946年,因位處赤柱,故又稱「赤航」,赤航像是本港航海業的縮影,見證行業興衰,70年代盛極一時,學生不愁畢業後沒工做;2001年因收生不足,轉型為政府資助的文法中學。

因收生不足變文法中學

二戰結束時,創辦人貝納祺大律師眼見滿街孤兒,於是聯同社會熱心人士籌辦一所兒童營,供應免費食宿及教授航海知識,因貝納祺曾於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服役,加上初時教師均是退役軍人,赤航保持軍訓傳統,學生以服從性強見稱。
1959年兒童營易名為香港航海學校,創校初時物資匱乏,校舍內種菜養雞,自給自足。70年代香港航運業興旺,畢業學生都成搶手貨,然而,80年代香港經濟轉型,工商業高速發展,從事航海人數大減,本港由高峯期註冊海員近9萬名,下降至近年約5,000名。90年代,赤航收生一直未如理想,至2001年轉型為政府資助的文法中學,雖保留原名,但再沒有教授航海課程。
■記者曾海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