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章要學學文革史(旅美中國作家 余杰) - 余杰

李國章要學學文革史
(旅美中國作家 余杰) - 余杰

港大校委會在梁振英的操控之下踐踏學術自由,拖延陳文敏的副校長任命。港大學生忍無可忍,闖入會議室,指摘身兼行會成員的校委會委員李國章可恥,李國章其後向記者形容是「香港文化大革命」。
李國章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醫學博士,是英國的太平紳士。但是,他對於中國當代歷史的了解卻只有小學生的水平,才會說出此種荒腔走板的話來。既然香港回歸中國十多年了,包括李國章在內的「一小撮高級港人」,就應當好好學習當代中國的歷史,尤其是作為中共禍國史之一部份的文革史。

紅衞兵成官員抹黑民運用語

近年來,港台兩地蔑視民主和民權的官員,常常用文革和紅衞兵的典故來抹黑人民的反抗運動。在台灣的太陽花運動和香港的雨傘運動期間,此類聲音不絕於耳。這跟北京八九學運期間,鄧小平故意驚呼「文革再來」十分相似。作為文革的親歷者和受害者,鄧小平當然知道1989年學生和市民自發的、以反腐敗和促改革為目標的民主運動,跟毛澤東一手操縱的文革毫不一致。但是,狡猾的鄧小平故意用這種說法抹黑民眾,為其動用野戰軍大開殺戒尋找理由。
這一次,李國章給港大學生自發的抗議扣上文革這頂帽子,彷彿文革中的紅衞兵是一群自發造反的民粹。實際上,在共產黨統治無遠弗屆的毛澤東時代,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受到黨國嚴密監控與規訓。若非毛澤東特許學生「奉旨造反」,學生只能規規矩矩,誰敢亂說亂動?
文革的本質是黨內的權力鬥爭,毛利用學生和民眾的造反達成其一己之私。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馬若德在其厚厚三卷本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中指出,正像人類社會中總存在着對權力和地位的激烈鬥爭一樣,文革根源於原則分歧和個人鬥爭。中國官方將文革解釋成兩條路線長期鬥爭的「最後決戰」:一方是毛的正確路線,另一方是以劉少奇為代表的「修正主義路線」。最後,劉少奇身敗名裂、死不瞑目;毛澤東則大獲全勝,成為民眾頂禮膜拜的紅太陽。
李國章不會不知道,香港確實發生過一次「小型文革」,即1967年的六七暴動。當時,受中國文革的影響,最初的工人運動演變成炸彈襲擊等恐怖主義事件,香港一度陷入全城戒備。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電台主持林彬被左派暴徒燒死。無數的證據表明,北京當局是六七暴動的幕後操縱者。那麽,如果李國章厭惡文革,應當向北京追討這筆血債。

余杰
旅美中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