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搵食地圖】
筲箕灣東大街,被譽為食街亦當之無愧,這條全長只有780米的街道,粗略估計超過六十間食肆,有快餐、有粉麵、有西餐亦有日本菜,當中平民小食更是街知巷聞,雞蛋仔、碗仔翅、燒賣、魚蛋、沙嗲串燒……應有盡有。因為差不多每十米一間食肆,競爭大,每隔幾個月就有餐廳換上新貌,在這個殺戮戰場中,牠見證着整條街的轉變,牠就是東大街之寶──唐狗「白俄羅斯」。
串燒車仔檔起家 見證食街變遷
我叫白俄羅斯,是筲箕灣東大街(簡稱東大街)的鎮街之寶。曾經,我是一間回收店收養的唐狗,當時其貌不揚,還有點污糟兼甩毛,我以為會跟住主人一世,點知回收店無聲結業,我只好呆坐門前,等了多年淚已哭乾,但還未見主人的蹤影,結果我惟有流落街頭,每天在回收店附近遛逛,希望有天……可惜已經多年了,我仍未能與主人相見。我看似流落街頭好可憐,其實附近的餐廳好好照料着我,有吃的喝的還有睡的地方,我一切安好,不用為我擔心。要說東大街變遷,我這位住了東大街十多年的地膽絕對有資格講,安利魚蛋、低調高手雞蛋仔……我統統吃過,要我推介的話,必定會推介小食,種類多又富特色。
改良家族秘方 沙嗲汁勁香勁濃
印尼沙嗲屋可謂最早進駐東大街而又仍健在的小食店,30年前老闆徐基通已在東大街推車仔賣印尼串燒,聽徐老闆講當時食街還未成形,現在地鐵站的位置便是避風塘,食肆不多,最早期只有安利和王林記,徐老闆則於十多年前入舖,繼續主打沙嗲串燒。
我偶然經過,聽到徐老闆與太太以印尼話溝通,他倆是印尼華僑,三十多年前來香港,以拿手沙嗲串燒為生。老闆的父母也在印尼開沙嗲串燒店,沙嗲醬汁是家族秘方,用花生、黃豆炒香後磨碎,落南薑、香茅、乾葱頭、蒜頭等慢慢煮足一個鐘,每天新鮮煮製,味道很濃,不過聽徐老闆講,印尼的沙嗲汁不會加黃豆,只因香港人習慣濃味,故加入黃豆增添濃郁感。串燒燒好後熱辣辣,立時浸入沙嗲汁中,整串肉滲滿了沙嗲,帶濃濃花生香,還可揀選加入了辣椒粉、帶辣勁的沙嗲汁,兩者都極具特色,難怪一日最少賣到一千條串燒。
串燒本身選擇很多很出色,雞、牛、羊及豬是主打,外層帶點焦香,肉質仍保持一定嫩滑度,可見火候控制得宜。老闆會先將串燒燒至七成熟,待落單後再燒至全熟,保證入口熱辣辣,即使要站在街頭吃也是值得。除了串燒,這店的炒飯選擇亦多,但最出色的必定是老闆娘炒飯,這客招牌炒飯有瑤柱、雞絲、雞蛋、臘腸和數隻新鮮蝦,老闆娘會先將蝦汆水再炒,入口彈牙。老闆每天下午四時開店,有不少學生及街坊光顧,晚市則以街坊客為主,加上亞公岩道還有不少開至凌晨的印刷公司,故消夜時段食客亦絡繹不絕,難怪老闆娘慨嘆由朝忙到晚,幸好徐家子女已長大,負擔減輕了,老闆逢星期一休息一天,唞一唞再作戰。
印尼沙嗲屋
筲箕灣東大街76D地舖
漁民秘方 大地魚湯 夠鮮味
吃過印尼串燒,不如吃香港地道小食,這間位於橫巷的幸福小食便利店,其貌不揚,若非我識捐窿捐罅兼有靈敏嗅覺,很少街外客能找到,聽聞曾有位北京伯伯在東大街行足四小時也未能找到這店。
每天店舖也會傳來大地魚湯的芳香,主理人是布木金和太太林金英,他倆原是布袋澳漁民,十多年前上岸,來到這兒開店,賣的只是普通的碗仔翅、生菜魚肉及韭菜餃,就是湯底讓小店11年來人客不絕,很多人覺得以大地魚熬湯做的碗仔翅很特別,我偶然也會來嗅嗅這股魚湯香。有時布太太與街坊閒聊時,會提及湯底的做法,她會將大地魚烘乾,洗去濃味後煲一小時,那一小時並非連續熬煮,而是先滾15分鐘,再焗30分鐘,再滾15分鐘再焗30分鐘,如是者共滾足一小時,湯底才會又香又濃。布太用的大地魚亦非普通貨色,她曾是漁夫,故特別揀選漁民打撈後在船上即劏即曬的大地魚,保證新鮮。不過可惜近月休漁期,加上本地漁民買少見少,大地魚的貨量已越來越少,現在大地魚來貨價每斤八十多元,整煲湯用上兩斤魚,真係每碗也矜貴。不少老人家為了這個富有舊時味道的湯底,特意前來光顧,老闆娘笑言:「小店叫『幸福』,因為客人吃過我們的食物而充滿幸福感覺。」
幸福小食便利店
筲箕灣東大街金來大廈地下G3號舖
韓女嫁來港 大賣媽媽泡菜
東大街76號是一個佈滿美食的地方,除了有沙嗲串燒、甜品、雞蛋仔外,最近還有位韓國太太進駐,大賣令人流口水的韓國小食。韓國太太柳妸定(AhJeong)多年前嫁來香港,AhJeong的老公李賢輝(Benny)深知愛妻煮得一手地道韓國菜,便膽粗粗走來東大街開設韓國小食店。聽Benny講,「北村」之名源於兩夫妻曾經在首爾北村度過一段美好日子,遂將店改名為北村,還貼上北村當地的風景照片。店中的小食由AhJeong主理,身為唐狗,我最愛香噴噴的美食,好似炸雞香口又惹味,配韓式燒烤醬,飄來的香氣已令我口水狂流,可惜被街坊發現我吃重口味食物而生滋的話,後果不堪設想,惟有繼續食配方狗糧。最近韓風熾熱,我見很多年輕男女在門前排隊,有的甚至以韓文下單,由於全部即叫即做,要吃炸雞、紫菜卷、辣年糕便惟有等等。靜靜講你知,AhJeong剛從韓國訂了部泡菜雪櫃,到時會有更多泡菜供應。
北村韓食館
筲箕灣東大街76A地鋪
即日飛機貨 嚐盡矜貴法國海產
我縱橫東大街多年,其實這條街不乏高檔西餐,在前主人回收店的對面,有間名為道北工房的餐廳,主打結合西日的fusion菜。餐廳老闆之一楊哲賢(Czerny)曾於多間著名日本餐廳工作,主理日式菜毫無難度;另一老闆夏立勤(Bob)則從事加拿大海產批發生意,店中的海鮮全部是飛機貨,每日中午到港,晚上即劏即上枱,保證新鮮。可惜我不是貓,否則必定對店中的海鮮刺身虎視眈眈,你看那隻來自法國的藍龍蝦,眼仔睩睩,肉質爽又彈;至於西班牙紅蝦,蝦身長達五、六吋,入口充滿膠質,而蝦頭更可用來做意粉,一蝦兩食;那件如BB掌頭般的3L帶子刺身,入口嫩滑。除了新鮮海鮮,肉食亦很多元化,西班牙風乾火腿有18至60個月選擇;整隻香草燒雞焗得很焦香惹味;還有以日本黑豚腩做成的煲仔飯,以Staub直接上枱,輕輕一刮竟然還有飯焦,帶點中式煲仔飯影子。
道北工房
筲箕灣東大街33號地下
家庭小店 脆卜卜乳豬
摩司是一間小小的西餐廳,餐廳老闆馬銘祺(祺哥)與安利魚蛋甚有淵源,我聽聞祺哥媽咪曾於安利打工,兩家人很熟稔。餐廳以家庭式經營,祺哥曾於多間星級酒店工作,對西菜甚有心得,而祺媽與uncle則負責樓面工作,幾口子努力維繫小店。祺哥坦言最初開業很費心力,始終酒店運作與小店完全不同,連客路及消費模式亦有異,為了試反應,撞了不少次板,幸好在失敗中學習,一年後,餐廳漸漸上軌道。餐廳用上不少貴價食材,好似招牌西班焗乳豬,只用2.3公斤重的滿月奶豬,而西班牙炒飯則用較爽口的印度米取代西班牙米。祺哥甚至連意大利飯的蝦汁,亦以赤米蝦炒香再煮成,6斤的赤米蝦只可做出2斤蝦汁,難怪蝦味這麼濃郁。
摩司
筲箕灣東大街28號地下
東大街地標
記者:區佩嫦
攝影:林栢鈞、許先煜
編輯:李寶筠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