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負資產、沙士,陰霾滿佈,多得小灣鱷貝貝,引起全城哄動,令港人暫且拋卻現實煩憂。港版「捉鱷記」擾攘半年,山貝河成人氣景點,貝貝最終落戶濕地公園,長享恒溫設備及美味雞肉,轉眼12年,由被活捉時14公斤,搖身成為60公斤的大鱷魚,長了足足一米。漁護署表示,早前曾委託專家團,為現年16歲的貝貝抽血驗尿,確定健康良好,不過暫無意為貝貝繁殖下一代。看來,在港落地生根的小灣鱷,仍得獨守空房!
記者:呂麗嬋
「貝貝名氣大,照顧佢一定有壓力,每日早晚,都要檢查水溫同佢嘅狀態,食慾驟減,一定要同獸醫報告」。負責照顧貝貝起居的濕地公園助理余立倫說。由天生天養到成為「金叵羅」,存活於熱帶氣候的野生灣鱷,在港出現,確是異數。事緣2003年11月2日,在新界西北山貝河,有村民首先發現鱷魚出沒,傳媒最初半信半疑,但有圖有真相,直至傳媒拍到貝貝真身,隨即哄動全城。
貝貝身世成謎,懷疑有人違法飼養鱷魚,其後「放生」至山貝河。只是,鱷魚不同烏龜蟲鳥,生性兇猛,不能置之不理。漁護署遂邀請澳洲鱷魚專家利弗(John Lever)首度來港捕鱷,以雞頭作餌,惜8次強攻俱無功而返。其後內地專家番禺鱷魚釗(何展釗)接力,同樣敗北。令海內外專家束手的蠱惑灣鱷,最終竟被成本僅80元的「土炮套索陷阱」生擒,成為捉鱷記反高潮的一幕。
但無論如何,擾攘半年的「捉鱷記」,已令小灣鱷從此聲名大噪。余立倫表示,公園共有4條鱷魚,但只有廣為人熟悉的貝貝獨霸巨大的恒溫「豪宅」,由於灣鱷在殺人排行榜位列第二,生性兇猛,照顧者均需嚴守安全指引,「貝貝住嘅地方分戶內外兩部份,由一度活門分隔,如我哋要喺室外清理水草,一定要先引佢入室內,然後關閉活門,確保各自喺密禁空間,以策安全」。
不說不知,屬冷血動物的鱷魚,只在炎夏天才需餵食,每次餵食,都會以梅花間竹方式,在室內外各放一塊雞肉,以食物作餌,再配以鈴聲,訓練牠聽到鈴聲,即自動自覺移到另一密閉空間,「鱷魚太兇猛,唔可以好似趕鴨仔咁方便,有時都要守株待兔,不過大原則係一定係唔可以無間隔下共處一室,唔係死咗都唔知咩事。」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