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寒蟬效應 陳文敏拒退選副校指袁國勇辭任校委是「對學術自由敲響警鐘」

憂寒蟬效應 陳文敏拒退選副校
指袁國勇辭任校委是「對學術自由敲響警鐘」

【本報訊】港大校務委員會拖延任命學術人事和資源副校長,唯一人選、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昨表明不會撤銷申請,否則「等如放棄對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的堅持」,只會產生寒蟬效應,並指連墳場職員都不認同校委會以「等埋首副」為由拖延。他指校委之一的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辭任,已敲響警鐘;但不認同學生衝擊校委會,促請學生克制。
記者:倪清江

陳文敏昨在《香港家書》形容「等埋首副」理由荒誕,損害港大聲譽。資料圖片

港大校委會上周二晚舉行7月例會,維持「等埋首副」才審議陳文敏的任命,逾百名學生和少數外人得悉後衝入會議廳,令會議腰斬。有傳主席梁智鴻近日知會校委,會於日內與他們討論衝擊事件及校務,未知是否會召開特別會議。
陳文敏去年中卸任法律學院院長,他昨在港台《香港家書》節目表示,原本想返回教學崗位,但因他有12年院長行政經驗,有人游說他申請副校長席位,他指不是欽點,仍需通過正常遴選程序。他沒有透露是誰游說他,但早前有報道指是梁智鴻出口。
陳文敏稱很多學者想專注教學和研究,對行政工作不太感興趣,往往是出於責任和熱誠才肯擔任,「如果一心只為高官厚祿的,根本就不會選擇加入大學」。

望學生克制免反效果

由校長馬斐森擔任主席的副校長物色委員會,早於去年12月底已選出陳任學術人事和資源副校長,並預計今年3月上任,但「梁粉」和建制校委佔多數的校委會,先以陳捲入匿名捐款事件,要等候審核報告拖延審議,再以該副校長隸屬首席副校長為由,6月底通過等待新首副委出才審議,加上左報抹黑,意圖迫使親泛民的陳文敏知難而退。
「面對不斷的攻擊,心情總難免受到影響,如果這只是個人的發展問題,自己早就退出了」。陳文敏在《家書》強調不熱衷於該職位,只希望將經驗貢獻大學,但已演變成挑戰港大學術自由與院校自主風波,他不能讓步,「退出只會產生寒蟬效應,亦是等如放棄對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的堅持」。
陳對校委會越來越失望,形容「等埋首副」理由荒誕,拖延任命除影響大學運作,更損害港大聲譽。他指該副校長席位是由校委會通過設立,卻要等一位尚未任出的首席副校長意見,而不理會校長意見,「這是路人皆見的荒謬,亦令人難以置信當中沒有政治考慮……就連前幾天往掃墓時一位墳場的職員也主動問我,怎會有『等埋首席(副校長)』這種淪為社會笑柄的理由」。
陳昨接受本報查詢時指袁國勇前日宣佈辭任校委,「係對政治干預學術自由敲響警鐘」,他指校外聲音越來越強,校委會必須正視。對於袁指近三年香港每況愈下,「香港就好明顯係啦;(在港大)好多時都唔跟番程序,大家睇到都氣憤」。
他稱明白學生的憤怒及無力感,但不認同他們上周以衝擊行動來凸顯制度不公平,因只會被利用作轉移視線,忽略問題焦點。被問及9月開課後,恐出現更大規模學生抗議場面,他說:「希望同學克制,激烈手法會有反效果。」